快好知 kuaihz

教师“拖堂”缘于“差不多”心理

100年前,胡适先生曾创作寓言《差不多先生传》,刻画了差不多先生处事的“差不多”心理,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100年过去了,这种“差不多”心理在很多国人身上仍没有消除。审视司空见惯的教师“拖堂”行为,我认为正是缘于教师的“差不多”心理。

导致教师“拖堂”的直接原因有很多,如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教师时间观念不强等等,从中反映出教师处事马虎,不肯认真,责任心不强的“差不多”心理,这也是教师“拖堂”的根本原因。

一是教师的“差不多”心理导致课前准备不足。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有些教师存在“差不多”心理,课前不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能将教材内容熟练内化于心,导致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失偏颇,从而出现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以致造成“拖堂”现象,无法保证课堂教学严谨有序、高效运作,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

二是教师的“差不多”心理导致课堂教学随意性大。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具有严格的流程。而存在“差不多”心理的教师,在教学流程的安排及教学环节的处理上往往随意性较大,提出的问题和呈现的教学事例与教学内容关联度不大,教育性不强,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缺乏严格的考究,从而导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以“拖堂”的方式来弥补。

三是教师的“差不多”心理导致课堂时间观念淡薄。

规范的作息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保障,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保证,需要师生严格遵守。存在“差不多”心理的教师,往往时间观念淡薄,在课堂上行动迟缓、做事拖沓,下课铃响了仍然喋喋不休。这些教师主观上认为耽误几分钟不是什么大事,自己也是为了学生好。殊不知,“拖堂”行为往往导致学生心理上对课间或课后自由支配时间的预期与教师单边强加的“受控”形成心理反差,很容易激起学生的不满情绪,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另外,学校管理者对教师“拖堂”现象的错误认识、对教师“拖堂”行为的默许与认可,也使“拖堂”现象成为学校里普遍的“风景”。教师“拖堂”行为,不仅会扰乱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降低教育教学效果,长此以往,也会把教师的“差不多”心理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形成不认真、不严谨、不守规则的心理倾向,严重影响学生当下及未来的人生。

细节决定成败。根治教师“拖堂”行为,需要全体教职员工消除“差不多”心理,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者要对“拖堂”现象高度重视,及时干预,规范教育教学制度。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对课堂教育管理的技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行为习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拖堂  拖堂词条  缘于  缘于词条  差不多  差不多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