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游玩的一位年轻姑娘因怀疑一名8岁男孩摸其臀部而与男孩母亲产生争执。此事一出,儿童性教育的话题再度引发讨论——孩子的摸臀行为是否是有意为之?不到10岁的年纪是否已经具有性意识?母亲对孩子的性教育又是否缺失?(7月27日中新网)
“性”一直是人们心中的敏感话题,性教育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重庆市教科院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小学性教育存在很多不足:23.4%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性行为,性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同学间交流或网络渠道,遇到性侵害求助意识不强。这些事实足以证明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缺失。家庭中,每当孩子问及有关“性”的话题,家长总是避而不谈。很多家长对什么时候跟孩子谈、怎样谈没有头绪,不少家长甚至会为“电视里的接吻画面,该不该让孩子看”等问题苦恼。学校呢?大多数老师不懂如何在各年龄阶段的学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教育,如何在男女生同在的班级开展性教育。
早在2008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就要求,中小学每学期都应安排6到7课时的健康教育课,从小学5、6年级起,要让学生学习了解“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等有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知识。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更是明确提出,“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教材方面,专业人士研发是较好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等机构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开发出《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等产品。这些教材能否大规模应用,需要研发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交流磨合,也需要政府部门在严格把关的同时做好普及工作。
有了教材,学校对性教育还要有系统化的设计和安排:
一是开设专门的课程。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科学、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性健康知识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别人和保护自己的隐私,能正确、大方地和异性相处。
二是大力培养专业的教师。注重培养专(兼)职教师,向他们普及科学的性教育方法。既要上好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又要将性知识教育渗透于语文、科学、生物、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之中,让教师能明明白白地讲,学生能大大方方地听。
三是及时解答学生关于“性”的疑惑。通过心理咨询室或“心理信箱”,以“知心姐姐”“心理博士”的口吻公开解答学生的匿名咨询,既让对“性”怀有疑惑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收集、发布学生更关心的信息,更好地给予普适性指导。
四是强化家校配合。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等方式,强化学校与家庭的配合,提升家长的性教育意识和亲子沟通能力,让性教育大大方方地走进家庭,达成家校教育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做好这些,相信就能让家庭和学校不再谈“性”色变,让青少年正常、健康地与异性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