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教育投诉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据钱江晚报报道,因不满学校实行等级制学业评定,不公布期末成绩的做法,一位家长怒打市长热线进行投诉。(7月5日钱江晚报)
在期末成绩报告单上不再填写具体的分数,进而用“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来取代,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的做法。与百分制相比,等级制学业评定意在缓解学生对分数与名次的竞争和家长的教育焦虑,能够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负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因此,取消百分制评分、实施等级制评分法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能够有实效的措施,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从这一点上来说,学校是顺势而为,本无可指责。那么,为何会有一些家长“不买账”呢,其中缘由值得深思。
家长“不买账”,大体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折射出他们深深的教育焦虑。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成绩和分数是绕不过的话题。想上优质中小学,想考个好大学,分数都是最重要的“敲门砖”。即使学校推出了等级制评定,有意给教育“减负降温”,效果还是差强人意。期末考试一结束,家长就会送孩子进各种测试班探一下底,不仅消解了教育改革初衷,还让孩子多了一遭“瞎折腾”,自身也空耗了许多精力。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长对于学生成绩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孩子的学业水平到底如何,短板有哪些……这些都是家长迫切想要了解的。而客观上来说,“优秀、良好、合格”的评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家长难以掌握孩子学业真实水平,对于孩子的知识缺陷与不足更是无从认知。一旦认知不足,便难以因材施教。
故而,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与他人明显的差距或者反超,会一股脑地给孩子报上很多补习班,死马当作活马医,最终让孩子陷入了补习的泥潭。倘若如此,我认为,对于少部分有分数执拗情结的家长,在不涉及他人隐私的前提下,学校告知其孩子的成绩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当然,并不是说等级制学业评定存在某些缺陷,就要重走百分制老路,而是改革既要有好的出发点,也要有好的落脚点。我认为,要想落实好等级制学业评定的推行,需要学校和家长联合发力。
学校不仅要在期末与家长良好沟通,还要加强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与家长的交流。比如,在孩子的学习能力如何提升、学习品行如何培养、人生价值观怎么引导等问题上,学校应该与家长一起谋划,凝聚最大的合力,促进孩子全面成才,从而让改革规划的美好愿景变成实实在在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