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黄岩区江口街道第二小学规定,全校34位在职老师,在本学期结束前必须体验一天当学生的生活,并写一篇体验日记。其中,一位姓吴的副校长跟学生一起体验“抄答案”,写出一篇2000多字的“反思日记”,反思作业布置的科学性。(6月27日钱江晚报)
“这么简单的题目,你们怎么就不会呢”,“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已经讲过N遍了,怎么还是做不来呢”……在你的学生岁月里,是不是很反感这样的话语,甚至留下过心理阴影?
平心而论,口出“恶言”的老师,其实并没有恶意。之所以如此“口是心非”,大多是因为在讲台上站得久了,没有了学生思维,思考问题、布置作业有些“想当然”。但是,老师们偶尔也会体会到当学生的滋味,尤其是参加教研活动,连续听上一整天的课,“累”得直不起腰时,就会发自内心地感慨学生不容易,如果听的课很乏味,更能体会到学生的煎熬。
可问题是,这样的体会往往只是“轻微的伤疤”,老师们很快就忘记了疼,很少认真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因此,黄岩区江口街道第二小学要求全校教师“下水”当一天学生的尝试,无疑能促使教师走下讲台,俯下身来换位思考,值得肯定。从操作实施情况看,也可圈可点。老老实实“当一天学生”,体验了一回“抄答案”的副校长事后还写了2000字的反思日记,感慨“以前遇到孩子抄答案又急又气,现在想来,孩子抄答案,老师在作业布置上也要反思”,认为作业设计应该要有梯度,要切实考虑学生的课业负担,维护学生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这篇日记被学校官微转发后,阅读量很高,获得很多家长和网友的称赞。
对此,学生们的反响也颇为热烈,他们对老师们的任务很感兴趣,有些主动让老师来和自己结对,甚至有孩子“点将”校长一起上课。总之,这种换位体验,具有拉近师生距离,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等诸多妙处。
但是,老师当学生,毕竟只是一次换位体验。学校的规定固然是必要的制度保障,但关键还在于教师是否真心投入。倘若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那就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甚至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反之,像吴副校长那般认真对待,就会从体验这面“镜子”中照出自己平常所感受不到的问题,增进对学生的理解,进而改进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