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中小学生父母组成的“陪读大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规模一直也是有增无减。有些家长甚至不惜辞掉工作专职陪读,其背后暗含着一种无奈和辛酸。
为何如今的陪读之风愈演愈烈呢?我认为原因有三:其一,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为了实现自己未实现的心愿,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不惜在教育方面下血本。其二,学校课业负担重,家长为了帮孩子处理学习之外的琐事,于是一手包办了孩子的生活起居。其三,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大量的农村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会将孩子送到城市读书。因为不放心孩子一个人生活,所以会专职陪读。
诚然,家长陪读既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上得到照顾、改善伙食水平、保证营养,也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及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但是,家长陪读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家长包办学生的一切日常生活琐事,会增加其对家人的依赖,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同时,家长辞职陪读势必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加大孩子的心理负担。一旦没学好、考好,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产生愧疚感,进而会对身心产生影响。
我认为,要想遏制家长陪读之风,需要家长、学校、相关部门联合出手、共同发力。
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陪读的作用,合理引导学生生活,避免产生陪读依赖。在实际生活中,有的陪读父母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学习,而不需要考虑其他事情,这就导致孩子除了会死读书之外,连最基本的独立能力都没有。因此,家长应该改变教育观念,给予孩子更多自立和锻炼的时间,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和自律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陪读的积极作用,最终也才能达到不陪读的教育效果。
其次,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尽管现在的中小学都在进行一系列的“减负”改革,但由于很多家长在课外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减负”的目标一直难以实现。因此,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家长的教育焦虑,比如,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信任感,让家长相信学校能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多此一举的陪读行为。
再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农村家长到城市陪读的数量。由于现在的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家长更倾向于将孩子送至城市学校读书,这就造成农村生源减少、农村学校无力维持、城乡教育差距也进一步增大,陪读现象也就会进一步蔓延。因此,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设备、体育器材等的经费投入,保证农村学校在师资队伍、基础设施方面不落后于城市学校。
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努力引导大众转变人才观,改变以往将学历作为求职唯一标准的观念,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综合能力的高低作为选拔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长陪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