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陈同学结合所学,针对先前奖学金评定细则中寝室卫生评分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个计算公式,为更加公平地评定奖学金提供了方案。他的计算公式经过合规的流程,被委员会接纳,公示通过已被正式采用。(10月8日中国青年报)
读罢消息,我不禁感叹:愿大学校园里坚持学以致用的大学生再多一些,也希望大学更加开放,多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学习主动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动脑和动手能力,找到专业乐趣,培养专业精神,在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学到服务社会、创新发展的本领。
我们常说,学生走进学校,不是要把自己变成装知识的容器和应试的工具,而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获得探究和研究能力,即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未来的合格公民和社会建设者。
然而,当下的中小学教育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应试化训练,导致本该全面育人的课程难以发挥功能。而在唯分数选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学教育,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记者吴苾雯写过一本《逃离大学》的书,讲的是大学生的厌学现象,其中有一段发人深省:大学本科教育和高中教育没有区别,很多学生戏称高四、高五,为什么?因为不少大学一、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背知识点,圈考试点,在考试当中超越知识点的个人发挥一律被判定为错。这样的大学教育,难以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更遑论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独立探究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学生结合实际,用专业知识制定出奖学金评定方案,看似一件小事,其实不然。大学既要教给学生有用的专业知识,也要教会学生一定的科研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从小事做起的服务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