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到了教育部门下发的网络“晒课”实施方案,在欣喜之余不免联想到近几年“晒课”时的窘境。由于没有专业的录播教室及摄像器材,老师们录制一节课要么委托社会机构,要么由学校牵头联系到有录播教室的学校录制。
委托社会机构可以减少教师奔波,但产生的费用却也让老师们深感压力巨大;联系有录播教室的学校录制,排队等待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随时准备录制的通知,即使录制好了拿到的也只是录制视频,后期还需按上传要求制作,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大困难。基于这样的现实条件,一些老师往往选择放弃,致使其每年的“晒课”仅仅能上传课件、教案等资源,鲜有课堂实录上传。
其实,这样的窘境许多学校也存在,这种现象从表面看仅仅是电教设备的匮乏导致教师无法顺利录制课堂实录,影响年度的“晒课”进度,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是专业成长道路上缺失助力,严重影响了教师上好课的信心;从学校角度来看是一项重大教研活动的缺失,学校对教师公信力的弱化。如何破解这种难题,让教师都能得到一方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理念更新。学校校长首先要更新理念,深刻认识到录课、“晒课”对教师本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不等不靠,寻找解决资源短缺的方法,不能一味地靠上级派发设备。在此过程中,校长要发动广大教职员工想办法、找路子、出点子,凝聚集体的力量解决一系列困扰难题。
教师也要更新理念,要不断地强化自我学习,积极主动地把录课、“晒课”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节点、加油站,努力完成并做好这项工作。教育行政部门也要转变思路,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对基层学校出现的制约性、关键性问题视而不见或不管不问,要以服务教师、服务教学的理念主动出击,时刻关注工作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并积极协调予以解决。
资源整合。从学校角度而言,一方面要整合现有的电教设备,特别是摄影摄像方面的器材,力所能及地适当补充相关的设备,力求让教师能完成课堂实录;另一方面要实现人才的整合,整合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成立专门的录课技术团队来负责教师录课时的技术操作及后期制作。县级教育教研部门要整合力量为相关学校提供必要的器材、人才支撑,同时,协调有录播教室的学校为无法录课学校的教师开辟“绿色通道”,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间,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录课。
机制创新。一是探索连片教研制度,将类别相同、地域相近的学校划片联动,集中片区内所有学校的设备、人才形成合力,这样不仅能解决设备的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而不研、录课的形式主义问题。二是尝试集中联动制度,由基层学校先举办课堂技能竞赛,确保全员参与,对表现优异的按照适当比例推荐录制课堂实录。在学校推荐的基础上,县级教研部门按照年级、学科逐一划分,整体列出录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让录课有序、按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