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北京大学新增了一门面向全校的选修课——电子游戏通论。一个月以来,原定每堂120人的名额爆棚至近200人。有学者提出将电子游戏课程引进大学校园,要注意风向标问题,甚至坚决反对游戏产业进高校。有专家表示,游戏业的发展无可阻挡,在北大开设电子游戏相关的课程,让在校生能较清晰地了解电子游戏的发展规律、认识到开发和运营游戏所需的要素、理解这个业界的风波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慢慢培养起成熟健康的游戏观。(3月30日澎湃新闻)
不得不说,国内顶尖高校开设电子游戏课程是需要勇气的。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众多青少年因自制力差而深陷电子游戏旋涡,沉溺“网瘾”蹉跎芳华岁月,以至于学业荒废,甚至不少家庭因此酿成悲剧;二是公众对高校开设电子游戏课程有误解,认为高校为了迎合青年学生的电子游戏趣味,以及基于商业利益考虑,引进电子游戏产业进校园以便校企合作等。
出于电子游戏危害、误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考虑,公众对高校开设电子游戏课程一直争论不断。那些评论无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一致指向电子游戏的弊端与危害,大有谈电子游戏而色变的态度。然而,声声质疑与非难之中,不少高校还是“顶风而上”,相继开设电子游戏的相关课程。早在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就开设了数字游戏设计专业。今年,上海体育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电竞解说方向)也正式招生。而在2016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13个新增专业中也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这些举措从一个侧面说明,电子竞技、电子游戏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整体营业收入约为2189.6亿元,同比增长23.1%,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显然,无视我国电子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巨大体量无异于俺耳盗铃。
先行起步的高校相继开设了与游戏业相关的专业与课程。这些高校主要着眼于电竞产业的现实需求,着力培养电竞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如游戏美术、程序开发相关专业等。而涉及电竞游戏的发展史、电子游戏对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电子竞技与人的心理、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子游戏开发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如何让电子竞技朝着更理性化、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等则甚少。
北大此次面向全校开设的选修课——电子游戏通论,让公众看到了不一样的高校使命与担当。既然是大势所趋,与其隔岸观火地一味抵制,或者置身事外地大加鞭挞,甚或不甚了了地横加指责,不如冷静客观地对方兴未艾的电子游戏“正眼相看”。周详的调查、科学的学科设置、前瞻的产业引领、理性的专业透析,以及推动电子竞技游戏的国家分级与底线划定等,无不显示出一些高校肩负责任地在引领电子竞技游戏发展。
虽然类似的高校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出现一些磕磕绊绊,但我深信,只要有高一层的使命感支撑、有深厚的人文关怀,高校在引导学子科学理性地认识电子游戏,培养有责任担当的专业人才,引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合理参与电子游戏活动方面,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