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鲁巷实验小学尝试学生上课前先扫脸,用于后台建模及开课后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据介绍,扫脸的目的在于通过大数据生成测评报告,跟踪和管理师生的行为举止,用数据驱动课堂、诊断教学行为,让课堂问题可视化、清晰化,让课后干预更准确。(4月4日长江日报)
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很少与现代信息技术挂钩,最多制作一个PPT讲义或者播放相关的学习视频,基本上还是要靠教师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来传授课堂知识及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对课堂进行细致、深入、全面地分析。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像武汉鲁巷实验小学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扫脸,根据系统测评学生在课堂上的应答情况,与同学的互动、听讲、读写次数,并且自动生成课堂注意力散点图,这样的测评报告为教师课后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行为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同时也说明信息化的手段运用越来越广泛,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课堂教学。
教育向前发展需要大数据的预测功能,这也是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必然选择。利用数据资源有利于对学生的当下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地分析,使隐藏的问题可视化,从而能够给教学行为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根据预测报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发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大数据时代还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发展机遇,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改变教育理念,促进教学变革。一方面,大数据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且高效,比如利用微课等形式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信息化数据的帮助下,能够找到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技巧,改变一味地赶进度、“填鸭式”灌输的思想,从而更注重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使教师开启教学新模式,拓展教学思路与设计,促进课堂变革,从而把握教研新趋势。因此,我认为,用大数据测评学生是否走神未尝不是创新之举,不应该立即将其否定,而要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引导其正面发展。
当然,依托于网络的教学管理同样也有弊端,诸如数据的收集会涉及未成年学生的隐私问题,且过多地依赖工具去解决问题,会把特殊问题普遍化等。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大数据只是帮助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工具,关键在于如何用它促进教育更好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