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刚出台文件要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在近日的全国两会上,“减负”又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但从各方声音看,对学生负担的真正来源,不少人没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有人把校外培训乱象归因为老师课上不讲课外讲,有人提出解决办法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有的人说学校不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就可以改变学生和家长的成绩观……总之,还是把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归咎于学校教学。这些言论看似热情关注,实则没把准脉而错开了药方,对真正解决问题没有多大帮助。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说,学生课业负担重只是个表面现象,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教育问题。他主张在发达地区开展学制改革,逐渐取消中等职业教育,使十二年普通教育延续到高中毕业,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
这样做是不是就能够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呢?
不妨先来探讨一下学生负担过重的来源。想必大家近日读到过《教育部,请不要给我家孩子减负》的文章,类似的还有《请给别人家孩子减负吧,我家孩子就要上清北》等。这些声音,我认为包含的基本信息有两个:一是家长对高考和就业的焦虑,二是打败别人家孩子成就自己家孩子的家长错误观念。
所以,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根本问题并不在学校教育的质量不如人意,而在于高等院校及就业资源有限与不可能满足家庭需要之间的矛盾,在于普遍存在的“打败别人家孩子”的恶性竞争的持续升级。这两个问题才是各种负担过重背后的核心问题。
那普及高中教育而实现高考后分流,是不是就可以有效实现“减负”了呢?我个人觉得未必,因为竞争存在,“打败别人家孩子”的期盼就仍存在,负担当然也就减不下来。
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教育和就业分离,实现高考的宽进严出,或许就能改变目前的这种恶性竞争。首先要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让想上大学的都能够圆大学梦。而在大学里,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可以进行多次“分流”,让每个学生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当就业只与特长和能力相关,当上大学变成真正的学习选择的开始而不是“敲门砖”的时候,基础教育也许就有望回归到教育常态了。
总之,要有效实现“减负”,首先就必须找准源头,真正抓住负担过重的“牛鼻子”,进而从源头上着手治理。当然,“减负”要走的路确实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