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
特长生一般是指在某些技能方面(如音乐、体育、绘画等)优于普通人的学生。一段时期以来,为弥补“唯分数”的考试招生的不足,为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在以考试招生为主的同时,我国实行了特长生招生政策,即按规定,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在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获奖的考生,在中考录取时可享受加分待遇,后来逐渐发展为教育主管部门授权区域内一些质量高、有办学特色的重点中小学拥有特长生招生资格。
如果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够理想,又想进入当地省市重点高中就读,或者不属于重点中小学招生区域内,又想进入优质学校就读,可以依靠发展特长来为自己加分,从而提高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特长认定的依据是各类文体科技竞赛的获奖证书,获奖证书级别越高,中考加分以及被重点中小学录取的希望就越大,进入名校读书的机率也就越大。于是,各类特长培训班应运而生,并且伴随着“择校热”的兴起,特长培训迅速成为众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好学校的捷径。
在蜂拥参加各类特长培训班的学生大军中,不乏对所学特长感兴趣、自身又具备这方面天赋的孩子,但还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学习特长多是父母安排的,对所学特长缺乏兴趣,更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参加特长培训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拿证,然后凭借各种获奖证书、认证证书来敲开名校的大门。此时,特长培训已经沦为家长择校的工具,也越来越偏离特长生招生政策的初衷。
不仅如此,特长生招生的存在使得一些掌握加分资格认定的相关管理部门以及一些拥有招生权利的重点中小学成为家长“公关”的重灾区,由此引发的特长生加分或者招生过程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屡见报端,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
鉴于中小学特长生招生政策的弊端日益凸显,2014年,国务院发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而此前,教育部发出通知,提出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这表明,国家对特长生加分与特长生招生已经从允许授权到从严控制,再到逐步淘汰,最终到2020年完全取消。
不可否认,特长生加分与特长生招生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为改善招生环境、培养学生特长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为了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与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为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取消特长生招生还是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利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