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长为孩子争“优”,本身就是作假行为

每到期末,很多小学老师都会接到家长的询问电话: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评上“优”?能不能给他改一个“优”。值得注意的是,音乐、美术、体育等综合学科是“重灾区”——由于没有书面考试,许多家长觉得,这些科目的成绩都是老师凭个人感觉评定的,可以适当争取一下。

家长在音体美等学科上为孩子争“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爱面子,图虚荣,孩子全“优”的成绩在亲朋好友面前说起来好听一点;二是怕影响孩子升学,因为这是进热门民办初中的敲门砖,家长们对孩子成绩单上“优”的执着追求多半来源于此;三是有的家长认为,这些学科没有书面考试,成绩都是老师凭个人感觉评定的,对自己的孩子不是“优”的成绩评定并不准确,可以适当争取一下。

其实,家长的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为孩子争“优”的做法并不可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一,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无论什么学科,孩子平时上课表现怎样、学到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自己是什么水平等,孩子自己最是心知肚明。他们明明没有达到“优”的水平,家长却硬是为了面子给他们争个“优”,一方面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理,另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这一类的学科学不学无所谓,学好学差一个样,最后都是“优”,这会使孩子放弃努力,轻视甚至放弃对这一科的学习。

其二,家长为孩子争“优”,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权力”为孩子争不当得利。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奋发意识,凡事不再努力而依赖大人,崇尚“权力”,最后形成用不当手段获取本不属于自己利益的观念,甚至形成“我爸是李刚”的思维,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其三,孩子本不够“优”,家长却硬争来个“优”,这本身就是一种作假行为,不利于孩子诚信品格的形成,得不偿失。

因此,作为家长,对于音体美等综合学科的学习,应正确对待:

一方面,我们期望孩子全“优”,但要实事求是,特别是音体美等这些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不仅与孩子努力程度有关,还与孩子的天性潜质、兴趣爱好相关,强求不得。比如我本人,小时候体质较弱,小学体育从未得过“优”,一般都是及格,努力后也才能得个“良”,但自己却已经非常高兴了。

另一方面,当孩子有的学科得不到“优”的时候,我们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分析,是“天生”原因(就像我小时候的体育一样),还是个人努力不够。如果孩子确实不具有某种潜质、天赋,就与孩子商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只要达到目标即可;而如果是孩子不努力,如上课很闹、作业经常不完成等,那就要让孩子改掉坏毛病,认真努力。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优”,但争来之“优”终是假,面子只能光鲜一时,对孩子的危害却可能终其一生。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优”需要孩子自己争,“优”符其实才会使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作假  作假词条  本身  本身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行为  行为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