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老师撰文称,教师手写总结完全没有必要,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我认为,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抛开手写总结这一习惯,彻底转向电子化、无纸化,值得商榷。
教师写总结的目的,在于对学期教学、教研及各项有个人承担的工作予以梳理,以便更好地查找问题、自我反思。年终总结既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归纳,亦是对未来工作的借鉴与预判,是教师从教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我认为,教师应该写好总结,还应该手写总结。大多数教师从教时间久了,本身的惰性加上外界的影响,很容易将工作总结视为学校的一种任务形式,于是登录网站,复制粘贴,打印上交就万事大吉。试想,这样的电子化总结还有多少意义,还有多少价值?诚然,手写总结不能解决教师成长深层次的问题,但其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手写总结是一种示范引领,更是一种态度。教师的教始终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教师要求学生手写作业、书写要认真,可自己呢?教师手写一份总结,就是引领示范的具体行为。教师认真地用手书写,学生也会积极效仿。网络的普及让我们正在远离熟悉的汉字,我们变成“键盘侠”的过程正是我们撕裂传承文化的过程,作为传承文化重要纽带的教师,如果放任撕裂的继续,我们还能剩下多少可以传承?
其次,手写总结虽不能完全杜绝抄袭,但能拒绝一部分,思考一部分。手写总结最直观的作用体现在让教师在写的过程中,对那些哪怕是下载的文字,至少能在眼中、心中读一遍、抄一遍,不至于下载后改名换姓即可。同时,在写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还会对原文中不合适的部分进行再加工,这也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它远远强于直接下载。
教师对年终总结的淡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总结的评价性功能被弱化、指向性不明,也就是“写与不写不一样,写好写坏一个样”。学校对教师的总结质量不做评价,直接装订归档,在这种评判体系下,总结必然会成为一种敷衍,除此之外毫无意义。教师重视总结的书写,并且愿意花时间来写好总结,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内在的成长驱动力,还要结合外部体系的综合因素来督促教师重新审视总结的必要性以及写好总结的现实意义。在对总结的评价过程中,学校要适当设置一定的标准,比如字数、总结结构(题目、开头、工作回顾、问题呈现、解决办法、未来打算),还要考虑文采等因素。要在合理区间内赋分评定,以便更好地保证总结的规范性、有效性、实用性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