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支持是关键

教育部日前下发的《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各高校要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各地各高校要落实好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等政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央基层就业项目,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12月7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令基层的就业岗位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令有些大学毕业生从基层的就业岗位上看到了希望,因而不少大学毕业生相继选择到基层就业、创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基层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很多大学毕业生根本没有到基层就业的打算,更不用说把到基层就业作为首选。有的毕业生宁可待业、慢就业,也不愿去基层就业。

大学生之所以不愿去基层就业,一是基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而且待遇较低;二是在基层工作,发展的平台小,提升的空间更小;三是各地的“抢人大战”不仅抢走了更多优秀的毕业生,而且拉大了基层就业岗位和城市就业岗位吸引力的差距。

自2016年年底以来,二线城市持续上演了“抢人大战”。许多省会城市放宽落户条件,甚至提供补贴以吸引大学毕业生。今年,“抢人大战”更加激烈:武汉市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西安宣布在未来五年,需要留住百万名大学生;长沙颁布“人才新政22条”,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百亿元以上招贤纳士,8月底武汉又加码推出了大学生来汉可八折买房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落户优惠政策。这么多的二线城市对本科毕业生落户设定零门槛,并在购房、就业和创业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援,县城特别是乡镇等最基层的就业岗位还会有吸引力吗?

我认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一方面,要改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引导他们认识到基层就业岗位也是“潜力股”,在基层岗位上也可以大有作为,实现人生理想。当然,改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并非易事,简单的说教未必奏效,但可以采用现身说法,用事实说话,邀请在基层岗位上做出成绩的大学毕业生举行专题讲座,讲就业史或创业史,从而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对基层就业岗位产生喜好感。同时,要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一种“基层情怀”。毕竟基层条件艰苦,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去了基层,也有可能“人在曹营心在汉”,不会安心基层,更不会扎根基层

另一方面,要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是最为关键的。基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二线城市是没法比的。即便如此,二线城市还在不断出台强有力的抢人政策,推出更为优惠的就业条件,这无疑令基层的就业岗位更缺乏竞争力,令基层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与大中城市抢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基层没有实力,既缺乏底气,也缺乏勇气。因而,只有依靠国家或地方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提升基层就业岗位的吸引力,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基层  基层词条  毕业生  毕业生词条  引导  引导词条  关键  关键词条  就业  就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