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文化进校园,需要理清进什么和怎么进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在文化传承上的历史使命。文化要进校园,这是毋容置疑的,但进什么,需要理清;怎么进,需要探讨。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内容,包罗万象。时下我们提的文化进校园,只是一种强化,一种明确,一种补充。近几年,随着国家倡导文化进校园,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一些学校的课表上都增加了许多课程,如书法、戏曲、国学等;有的学校则利用课外社团活动、文化艺术节、比赛等形式来落实文化进校园。从课程设置和活动开展来看,有些眼花缭乱;从成果和效益来看,形式大于内容,收效甚微。

考虑到文化进校园的难度,教育主管部门以文件和督导的形式进行强力主导,也有明文规定课程和课时的。但学校课程表容量有限,孩子们在校学习时间有限,不能增加课时,不能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也不能减少其他课程课时,那么多内容的文化进校园该如何落实呢?

抛开师资力量不说,没有课时保障,内容繁多,又必须做实做好,让优秀文化真正入脑入心,而不是一阵风似的停留在口号上、标语上或应付上级检查上;既不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又要富有成效,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笔者认为,要做好文化进校园工程,必须进行内容和形式的整合。

首先是课程的整合。学校现有课程都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一门课程能够脱离文化而存在。我们可以将要增加的文化内容纳入相应的课程中,或者直接增加为课程内容,或者以本课程课外读本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课外读本学习方式相对自由,老师和家长都可指导,学校只要将文化内容纳入质量督查之中,效果也是有保障的。比如可以将戏曲纳入音乐课程中,国学可以分别纳入语文、思想品德、社会等课程中。

其次是教材的整合。文化进校园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不同学段必须有相应的、系统的学习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没有完善的课程方案指导,学校和教师在内容选取上难免会有偏差。所以,由权威学术机构对文化内容进行分析、整合,为中小学编纂符合教育方针和不同学段要求的教材都是必须的。在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百花齐放是好的,但没有规范,完全由学校和老师自主选择,流于形式和内容的偏狭则是不可行的。

再次是名目的整合。书法和戏曲本来就是国学的一部分,属于种属关系。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将书法、戏曲、国学并列,不仅是逻辑错误,更会使教育教学活动乱无章法。要么只设置国学课程,具体内容随课时而定;要么设置书法、戏曲等具体课程,就不要再出现国学的名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理清  理清词条  需要  需要词条  校园  校园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