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绿色学校”的重要任务。绿色学校建设呼唤教育的低消耗和高效率,但目前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盛行的文牍主义却恰恰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比如学校的档案建设。现在有好些学校在档案建设上都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一方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做了很多不实档案,一方面却又不能积累作为珍贵的校史资料的有用档案。一般学校每年都要迎接数次的检查、评估、验收,而每一次都会有几百项评估标准,学校为了让自己“达标”,每一次都是按照标准的要求“制造”各种数据材料。一次大型迎检,学校往往要将各项任务分解给每一位教师甚至学生,人人按照“应该”的状态做材料,然后动用大量的文印人员和设备,耗费大量的电力、油墨、纸张,制造出成百上千本虚假的档案,学校的真实存在状态和教育教学情况就被深深地掩埋在这千尺文牍之下了。
还有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各种行政部门,每年都好多次地要求学校和教师上交各种档案材料。比如教师的“干部信息”档案材料,每次都是填表(每次都要从出生填起)、印表、印照片、贴照片、装档案袋等,甚至动不动就要教师一次交齐从工作到现在的分配、调动、聘任、晋职、调资、奖惩等所有的文件复印件,教龄稍长些的教师一次就要打印上百页的材料,这是何等地折腾,又是何等地浪费资源。
又如学校的常规管理和教学工作。有的学校,每学期要求教师上交的文本材料,从开学的各项工作计划,到读书心得、培训心得、学习心得、教学反思、培优补差台账、专业成长台账、青蓝工程台账,到学期末的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等,要达上百份之多。而对这些材料的文本内容不会有人关注,格式要求却总是非常严格,如正文内容必须手书,前面要有封面,而封面又必须打印等。
有的学校给教师印发统一打印的“集体备课”教案,要求教师“持案上课”;有的学校,每天每科每课都要给每个学生印发统一编印的“导学案”,要求教师“依案上课”;有的地方给教师印制格式统一的教案本,每一堂课的内容都设置了固定的页数和表格,写不满就是不合格教案……这样的教学管理,在让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深陷文牍的同时,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和工作创造性也就无从说起。
学校与教学管理的文牍主义,其本质则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切工作都以文牍为据,工作的实际内容、过程与结果反而得不到关注。这样的管理,一方面让所有的教师和业务人员疲于应付,一方面也造成了对人力物力资源的触目惊心的浪费。而它更严重的危害是,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销蚀了教师的职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