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了教育部的“4%办公室”,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教育经费的关注。这个2012年成立的机构,使命就是推动教育经费支出实现占GDP总量4%的目标。如今看,“连续5年超过4%”的目标已经实现,如何守住、用好这“4%”,成了我们要面对的新考题。(9月25日人民日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育经费为基础保障。如何使用好占GDP总量4%的教育经费,不仅考验教育主管部门的智慧和担当,也考验各级各类学校的智慧和担当。简单讲,既要在教育上舍得投入,又不能乱花、滥花,而要合理高效地使用教育经费。
一是要在教育均衡上用力。要有效利用教育经费这一经济杠杆,扶弱固强,逐步消弭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城乡差、校际差等,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努力使每一所学校都各具特色、绽放精彩,使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使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坚持向老少边穷岛地区倾斜,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向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倾斜”,就为有效利用教育经费推动教育均衡指明了方向。
二是要在提高教师待遇上用力。在教学环境和教学硬件得到整体改善的基础上,要将教育经费向教师待遇倾斜。既要大力宣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尚师德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又要普遍提高教师的待遇,使教师成为最受羡慕的职业。《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些都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的引领性目标。
三是要在完善落实科学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上用力。随着中国GDP总量的不断增大,占比超过4%的教育经费体量也必将增大。如何使用好体量越来越大的教育经费,愈发重要。减少乃至杜绝教育经费的低效使用甚至浪费现象,就要进一步审视、改进、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管钱、管权、管人、管事,大力推进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力求使每一笔钱都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切实发挥教育经费对教育事业的保障促进作用,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