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考录取尚在火热进行中,兜售假文凭的痼疾又卷土重来。网络上存在一群以制作、贩卖假文凭为生计的人,他们出售从大专到重点大学的假文凭,并模仿学信网建立假网站。从假大学到假文凭再到假验证,俨然已形成一条造假的利益链条。(7月23日工人日报)
文凭造假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方鸿渐先生通过购买一纸美国“克莱登大学”假博士文凭,回国后得以混迹高校,此事虽是小说描写,但对当时乃至今天很多人物的造假历程做了深刻的刻画。近些年,很多部门都在系统地清查人事档案,对职工履历进行“大体检”,其中涉及文凭造假和因假文凭获得晋级升职的人不少,这严重扰乱了人事秩序和社会公平。
文凭造假为什么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社会对文凭特别是对高学历文凭有很大的需求,但治理体系上对提供虚假文凭员工的内部处罚和社会惩戒力度不够,部分单位在绩效考核中重文凭轻实绩,重学历轻经历。
我国O2O招聘平台香草招聘联合新东方在线近日发布了《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专科应届生起薪2800元,本科应届生起薪4300元,硕士研究生起薪5900元,博士研究生起薪7900元。同时我国很多政府、企事业单位将学历作为晋级加薪的条件或者依据,并出台制度鼓励员工通过在职学习提升学历。这些说明社会对高学历有高需求,同时也给予高学历者更高的回报,而更高的社会回报往往会诱使投机取巧者铤而走险。
怎么治理文凭造假?首先,从源头上打击,提高文凭造假者的处罚和惩戒力度,提高其违规成本。但有些单位往往在内部处罚上力度和强度都不够,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进而助长了造假者的气焰。社会给予高文凭者高回报,高文凭者一旦造假受到的处罚应当更严重才对。在社会惩戒方面,应把核实的虚假文凭查询和使用经历录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在学信网集中给予曝光。
其次,从观念上入手,树立正确的人才使用理念,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社会机构公布各学历层次的起薪点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些数据并不反映就业市场的全貌,比如行业差异、个人努力程度等。社会应淡化宣传学历层次差异所导致的收入差距,积极宣传个人在提升学历和能力上的主动作为,让大众知晓导致收入差距的不是外显的学历标签,而是个体的积极作为。此外,应纠正人才使用中的“高消费”现象,让文凭和岗位协同匹配。绩效考核中要建立科学指标体系,淡化文凭、淡化出身,“英雄不问出处”,强调德能勤绩。
第三,从技术上突破,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甄别和打击造假的防火墙。现在大数据技术日臻成熟,在社会各领域中使用广泛,提升了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治理体系。大数据技术在治理文凭造假方面也大有可为,比如快速甄别造假用假行为、系统收集造假用假者背景信息、构建文凭造假用假者曝光平台、出具造假用假者信用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