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幼儿园创始人福禄贝尔指出,传统民间游戏是儿童教育的智慧源泉。然而,随着城市文明的快速发展,传统民间游戏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也被周末的游乐场所取代,玩具被商品化。缺少玩伴与交流的童年生活,造就了性格倾向以自我为中心、打扮与行为举止像成年人的孩子。
说起传统民间游戏,笔者不禁想起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生活在鲁东北一个地广人稀的小村落,村西有一个水湾,碧水阔地,岸上茂密的芦苇丛中,有栖息的水鸟,自然就成了我们童年的乐园。
炎热的夏季,与伙伴们一起,钻进芦苇丛,揪几片苇叶,做成小哨,含在嘴里。然后,脱掉短裤,小心地拔开苇丛,泥鳅一般跳进水中。一会儿,打水仗开始了,“雉鸡翎,扛大刀,你的人马任我挑”,喊声、哨声、拍水声四起,一时让静静的水湾突然热闹起来,惊得苇丛中的鸟儿“轰”的一声,飞向了远处。
摔跤是我们经常玩的游戏。碧蓝的天空,柔软的草地,好斗的我们像个野性的蛮牛,非要较量个高低不可。赢了沾沾自喜,输了也不甘心,爬起来再摔,实在摔不动了,才肯罢休。
打水仗、摔跤、爬树、粘知了、摸鱼……那说不清的儿时游戏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养育了我们勇敢倔强的个性和不甘屈服的精神,让我们终生难忘。
时过境迁,前年听儿时的伙伴说,如今的村落已面目全非,村西的水湾已变成一片光秃秃的淤泥,湾里的水早已干涸。村外建了几座油井,过去的草地已成荒漠。村里孩子们早已不知摔跤、摸鱼是什么游戏。
如今,孩子们的游戏是什么?商品化的玩具、商业化的游乐场取代野外生活体验,花样繁多的“达人秀”让孩子们失去了应有的童真稚气。前几年,一幅漫画曾引发热议: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手持硕大的话筒,在舞台上演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孩童的世界都在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原生态的稚嫩似乎荡然无存。传统民间游戏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陌生而又遥远。究其根源,随着城市文明的快速发展,乡村原生态生活逐渐被取代。没有了青山绿水,何来孩子们野马脱僵般的天性?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学校安全教育的程式化,更加剧了传统民间游戏离孩子们越来越远的现实。时下,还有哪所学校、哪个家庭敢让孩子们去打水仗、摔跤、爬树?
儿童游戏文化是儿童教育的“精神植被”。传统民间游戏作为儿童教育的智慧源泉,其凋零会造成孩子们身体素质的整体下降,甚至会加剧安全隐患,导致孩子在成长中自力更生、独立坚强的品格削弱,甚至会让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不断流失。在笔者看来,抢救、恢复并发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戏,对构筑健全的儿童文化生态至关重要,这关乎民族的今天与未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要抢救、恢复并发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戏,推进传统民间游戏的现代化,既需要重建绿色文明,引导孩子们走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更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基本要求,将民间传统游戏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彰显时代精神的传统民间游戏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演绎民间游戏,生成智慧,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