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怎样才能让城市孩子感到农村“好耍”?

蚊子太多、洗澡要用盆冲、没有游乐场、没有WiFi、不能打“王者荣耀……仅仅在乡下爷爷奶奶家待了5小时,12岁遂宁男孩牛牛就决定瞒着父母徒步回城,独自走了20公里后,被派出所民警发现并通知了家长。牛牛的父亲乔先生表示,带娃娃回老家本意是想增强与亲人的关系,让孩子接触自然,但城市化的牛牛“已经回不去了”。(6月21日成都商报)

牛牛是典型的“城二代”,让他离开现代化的生活环境,脱离WiFi和手游,抑或是游乐场,回到条件差一截的农村,随便转转还可以,如果要他自愿住下来,事实说明是行不通的,不然他会有步行20公里逃离的“壮举”吗?

牛牛父亲意在增强孩子与亲人的关系,让孩子接触自然的想法是好的。可他忽略了愿意接触自然的前提是喜爱,有爱才可能发现乐趣,有乐趣才能反过来促进孩子爱农村、爱大自然。

倘若按大人的设想,人为制造一个环境,把孩子强制性地送到乡下搞“吃苦教育”,是起不到多大效果的。家长应该考虑孩子的感受,按现有起点进行教育。牛牛会抗议,说明他是一个有积极人生观的孩子,如果孩子内向一点,误解父母的好意,来个极端的举动,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让城市孩子进农村,父母不能心血来潮偶尔为之,应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和孩子商量、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的乡下生活进行设计与规划。

提供基本满足的生活环境。乡下尽管差点,但只要稍加改造与城里还是比较接近的,况且有能力送孩子下乡锻炼的,一般情况下经济承受能力也是许可的。家长可以在老家安个挂壁空调,装个热水器,哪怕再来个短期的WiFi等,既算作对亲人的报答,也给孩子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条件,一举两得。

孩子初来乍到,对农村无法适应,家长不能送到就走,不妨先花一两天时间,带着孩子在农村走走、看看、住住。如果能物色到几个玩伴,把他们先聚到一起熟悉熟悉,那就更好了。有了起步,孩子才会渐渐进入角色,也不会有太强烈的“应激反应”。

既然送孩子进农村,目的是接触自然、了解自然,还有吃苦锻炼的意思,就不能没有“一定之规”。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善意,在心理上做好积极接受锻炼的准备,为锻炼的真正到来奠定理念基础;然后父母需当着孩子的面,同临时监护人一起,商定农村生活的基本程序,交代清楚对孩子的要求和孩子应该履行的职责,如规定每日使用空调、WiFi的时刻和时长。另外,可以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勾画一个暑期农村锻炼的目标效果图,让孩子奋斗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相信有了这一套准备,农村就会变得“好耍”。日复一日,孩子就会渐渐融入农村生活,暑假农村行就会有收获。

让孩子不忘传统,暑假锻炼的确是个好方法,但往老家一送了之,亲人把他们当贵客一样呵护,不一定有效果。刻意模仿湖南卫视和央视播放的“变形计”,把孩子放到一个“叫天天不应”的地方强制恶补,也不是最好的办法。考虑起点,适当递进兴许是个不错的方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好耍  好耍词条  感到  感到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