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 端午前夕,潍坊青州一初中开展了“学传统礼仪迎端午”活动,组织部分同学到文化馆,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试穿古代服饰、体验乡射技艺、学习传统礼仪、诵读经典诗词等,让学生们了解传统节日内涵、感受其博大精深。
看到此报道,禁不住想为这所学校点个赞。在端午到来之际,许多学校也开展相应的活动或课程,让学生通过包粽子或诵读诗词等方式来感受端午文化,这种做法的确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让学生知道端午的来历和习俗,似乎又显得太浅显,尤其从利用传统节日的教育效果看,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从现今多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知晓度来看,将传统文化的传承称之为教育中的“短板”也许并不为过。缘于学业负担等多种因素,学生日常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渠道和时间明显不足。因而,对传统节日资源的充分利用应当成为一个顺势而为的必要举措,将诸如端午、清明、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需要汲取何种的文明与修养,应该回归怎样的精神家园等。而这样做,既能借力节日的浓浓氛围,更容易产生教育效果,又较之平日的枯燥说教能更好地让育人成效水到渠成,可谓事半功倍了。
多年以来,很多文化学者便呼吁并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发文称要做好传统节日教育。然而,想要取得时下对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了解和认识的良好教育效果,重要的莫过于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打通“最后一公里”,这无疑需要育人者头脑中紧绷“文化育人”这根弦,能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教化作用,借力传统节日,将现有的、当地的教育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从而将这项传承文化和净化心灵的工作真正扎实地落地生根。
未成年人身上的很多不足,其实都和我们的文明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不足有着密切关系。在给外来快餐文化买单之际,却丢失了本该涵养血脉的传统文化,如时下一些年轻人青睐洋节而忽视民族传统节日便是一例。面对传统文化缺失现状,作为教育者能做的,莫过于从现在开始,以诸如端午节等容易开展活动的传统节日教育为主题,将民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给他们。
传统节日是一个寄托着悠远情丝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又蕴含了太多的故事与文化,需要现今的人们尤其是育人者去重视和传承,让民族的文化基因能够薪火相传。且从长远看,做好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挖掘和传承,对于学生个人的修养提升,对于一代国民素质的塑造,乃至于对整个国家文化自信的增强,无不有着现实的、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