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排名全省4700多也能被清华大学最牛学院录取?这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这样的“不可能”就发生在杭州高级中学高三毕业生俞舒扬身上。在刚刚结束的新高考普通类提前批录取中,高考650分的俞舒扬因为在清华大学领军人才选拔考试中的优异表现,被清华大学文科试验班类(新雅书院)录取。据悉,近年来清华在浙江的每年录取人数不过百余人,进入新雅书院的更是凤毛麟角。
清华、北大是无数学子心向往之的梦想学府,高考成绩全省排名近五千居然也能被录取,确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客观地说,俞舒扬之所以能考上清华,有其偶然性,这样的“逆袭”尚不具代表性。但是,有果必有因,透过偶然,也应该看到其必然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此类事例有望成为新高考的“新常态”。
俞舒扬同学能通过清华自主招生的初审,与新高考不无干系。近年报考清华自招的考生动辄上万,而通过初审的只有200余名。喜欢语文、历史,同时又比较擅长理科的俞舒扬,借助新高考改革后文理不分科的东风,选择了历史、物理、化学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正是这个选择,让他在名校自主招生报名中“占”得先机。
诚如俞舒扬自己分析的那样,能顺利通过清华初审,除了拿过多个作文大奖之外,文理兼修的选考科目选择作用很大。“顶尖高校选拔学生时,不仅看重成绩,也很看重学生是否文理通融,而学生的选考科目恰能体现这一点。”尤其是新雅书院,是清华为了探索本科教育创新而特设的“住宿制文理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首先接受强化式数理基础和人文社科基础的小班通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具备文理通融的学科素养。
最终将俞舒扬送进清华的,当然是他获得满分的面试成绩。面试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而俞舒扬正是凭借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的思维和从小到大通过阅读、旅行积累的知识面,征服了4位来自不同专业的考官。
在短短8分钟面试时间里,考官们随机抛出了“请你说说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你想成为一名公务员,能不能告诉我最佩服的两位政治家?”等问题。这些与人生及哲理思考相关的话题,是无法刻意准备的,并不是看回答的对错(事实上也没有标准答案),而是看学生在面试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态度礼仪、口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论述观点的逻辑性、说服力和思维深度等。俞舒扬对《荀子》的深刻见解以及对邓小平、亚历山大大帝的独特看法,深深打动了清华教授们。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各种形式的自主招生渐成潮流,而面试环节将会让那些只知埋头看书刷题的“应试高手”原形毕露,使俞舒扬式视野开阔、见解独特的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并完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内容,当体现“既看分又看人”理念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地之时,不唯分数论英雄的时代还会远吗?俞舒扬的“逆袭”,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但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就是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