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给教师减负不能只盯着校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解读。

谈及“重点减哪些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要减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他也指出,经过清理,确保对中小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的事项要实行清单管理。

减掉这些校外强加给教师的额外负担,可以让教师轻装上阵,安心教书,静心育人。然而,就一些学校而言,除了校外负担,还有许多校内负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会议多。有些学校,除了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全体教师会外,还有每周一次的年级教师会、教研组会、备课组会,中层干部还要参加每周一次的校长办公会、副校长主持的部门专题会,班主任还要参加学校不定期组织的班主任培训会和年级主任主持的班主任碰头会。除了这些常规会议外,还有一些为安排临时工作而召开的会议。

不可否认,对规模较大的学校而言,开会是布置工作的一种主要方式,但要控制好量。过多的会议,既浪费教师的时间,也浪费教师的精力,有些会议还可能给教师带来精神压力。其中还不乏一些内容重复的会议。因此,精减会议、改变会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

精简会议,关键在于减少会议次数、形成会议制度、不重复开会。对于一些涉及面较小的工作,涉及谁就安排给谁,尽量不要让其他教师陪会。另外,开会之前要备会,不要长篇大论,要以解决问题、部署工作为原则,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目标、要求。

二是检查多。学校德育处每天要检查各班卫生、纪律、出勤、早操等情况,每周要检查班会备课、班主任工作日志;学校党支部要定期检查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学习感悟;学校教导处每周要检查教师的业务学习笔记、备课、教学反思及听课、作业批改、辅导等记录,并且每次都要量化打分。同时,学期初要检查教师的各类计划,学期末要检查各种总结等。

频繁的校内检查,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滋生了形式主义。为了不缺项、不失分,很多教师只好在检查前几天恶补,甚至让学生代抄学习笔记。实际上,有些检查纯属走形式,只看数量,不看质量,如听课记录、教学反思等。

检查和评价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检查不可过多过滥,要抓住主要环节。就教学常规检查而言,课堂是关键环节,教学管理人员只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就能判断出教师的课前准备和教学效果,至于备、教、批、辅、考等常规工作,每月不定期检查一次,就能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

三是活动多。对教师而言,需要参加的校内活动包括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赛课活动、各种培训活动等,如果这些活动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的确有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但是,如果无计划,随心所欲,随时安排,不但会加重教师的负担,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比如教研活动,许多学校的常规做法是每周一次,却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有些教研组长把教师召集起来,要么随便挑选一篇文章念一念,要么胡乱地评一节课,要么棸在一起闲谈,等教导处人员检查过后,便一哄而散。这样的教研活动由于缺乏主题、设计,并无实际意义,还浪费了大量时间。

再比如现在兴起的教师远程培训,组织者煞费苦心,为教师安排了许多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教师如能认真学习,定会受益。但由于无法监管,许多教师打开视频后,将其置于静音,既没有认真听,也没有认真看,只是计时刷分完成任务。

学校举办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初衷是好的,但其实际效果应该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为此,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对活动过程的管理和活动效果的评价。至于那些走形式的活动和培训,不要也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给教师减负不能只盯着校外  减负  减负词条  校外  校外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