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育督导,是2017年教育部“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工作要点之一。开展春季开学专项督导检查,是全年教育督导的一项具体工作。
开学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将采取新做法,呈现新特点。一是突出政府部门的主体责任和协同工作,公安部门全程派员参与,组成督导组。二是实行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教育行政部门逐级进行检查,实现国家层面的全覆盖。三是严格检查程序与方法,随机抽取被查对象,并实行交叉督查。四是更关注薄弱、偏远学校,找真实情况,求问题解决。五是不护短、不保留,注重反馈,推动整改,务求实效。
上述新做法、新特点,体现了教育督导工作在“实”上出真招。“‘为政之要,贵在务实’。人民群众评价教育最关心的是能不能说到做到,最不放心的是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要求,“督导要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教育督导走好“最后一公里”,对春季开学检查工作来说,必须要“真正做到不打折扣,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余盲区”。我以为,关键是要抓准要务、找准细处、对准痛点、开准药方、盯准疗效。“五准”缺一不可。
首先,抓准要务就是要围绕焦点、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乡村弱,城镇挤”问题,校车、校园安全问题,教师超编与缺编并存问题,“四点半课堂”立废与规范问题,等等。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问题不尽相同,因而开学检查为了做到因地因校必须提前“备好课”。否则,就会失去准确性、针对性。
其次,找准细处就是要有“解剖麻雀”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和细微之处。如校园安全问题,是校舍和学生就餐有安全隐患,还是有学生欺凌与暴力,抑或其他问题。又如教师缺编问题,是没有执行规定配置教师,是借调借用所致,还是“留不住人”。如此检查方可探到真实问题,不受表象蒙蔽。
再次,对准痛点就是要对真实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准确诊断其产生原因,尤其是要将“根源”挖出来。如“乡村弱,城镇挤”问题,是政府不作为,还是作为不当,或者是受地方经济条件所困一时难以解决。又如“四点半课堂”立废问题,是学校不愿,还是家长抵制。唯有对准痛点才能对症下药。
第四,开准药方就是在抓准要务、找准细处、对准痛点的前提下,以教育督导报告形式,列出问题清单,剖析形成原因,提供对策思路,明确整改措施,并要求被查对象及时给出时间表和路线图。为使其接受药方,按方吃药,检查方还需要做好与对方及其上级部门的沟通工作,必要时进行针对性指导。
第五,盯准疗效就是让教育督导检查起到推动制度执行、机制完善、方法优化,使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的目的。既要以公开教育督导报告的方式,让其“丢面子”,生动力,思发展,谋改变,更要通过强化对教育督导检查结果的应用,即通过检验实际“疗效”来推进工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提升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