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小朋友今天的作业是:收集秋收的粮食作物,制作一幅粮食贴画。”几天前,幼儿园老师给上大班的涵涵布置了一项家庭手工作业,并给家长们发了通知。涵涵妈无奈地说,“从上幼儿园起,像这样的作业就没消停过,下了班也不得休息。”根据调查,和涵涵妈一样,64%的家长也遇到过类似的烦恼。(11月17日春城晚报)
“家长作业”的新闻已经没有多少新鲜感,但需要注意的是,原本是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家庭作业何以演化成了“家长作业”?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课堂教育转变还不到位。
教育部门颁布中小学生家庭作业“减负令”,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把孩子从家庭作业的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增加他们更多自由玩耍健康成长的时间,同时又不减少理应记忆和学习的知识点。这就无形中要求学校和老师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有效掌握相关知识点。从这一意义上讲,学生家庭作业减负,其实是老师课堂教授知识能力、方式的“增负”。
但在一些地方,老师在“减负令”高压下不敢轻易为孩子布置大量明确的家庭作业,改而热衷于布置“家长作业”,折射出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育效果还不放心、不满意,对课堂教育方式转变还不到位,但又迫于相关的教育成果考核等,不得不把布置“家长作业”等“影子家庭作业”,当作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的最后途径。
不过,一些老师也感到很委屈——许多家庭作业都没有明确让家长参与,但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得高分受表扬而参与进来。这的确与一些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家庭作业有关。但问题是,教师布置的这些作业孩子真的能独立完成吗?老师们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有没有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让家长“放手”呢?比如对明显不是孩子做的而是家长做的家庭作业不予评分,取消打分评比资格;或事先通过微信告诉家长不能参与等。如果老师有这样的明确要求和严格执行,孩子也不会轻易让家长参与。
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时,开始两次孩子缠着要我给他做手工家庭作业,后来又布置作业时我主动帮忙,但孩子就是不让,坚持要自己做。即便他做不出来,让我帮忙,也是坚持让我做个样品,他自己动手再照着样品做。我问为什么,孩子说老师不让家长做,要自己动手,否则拿到学校老师会看出来,做的再好也不评分不表扬。
由此可见,要想有效遏止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发布明确的“家长作业禁令”等,督促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等要与时俱进外,也要对家庭作业的布置和要求等进行必要明确。毕竟,学生家庭作业减负,并不意味着家长家庭辅导的必然“增负”,只要方式方法得当,家庭作业还是能够发挥其真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