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兼职督学胡加良撰文指出,一些教育名家对当前学校里创特色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但凡创特色的学校就是“反教育”,都是出于政绩的考虑,都是“折腾”。然而,胡加良认为学校要有办学特色,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时代的需要和对现实教育的清醒把握,“特色本无罪,罪源在于只为特色而特色的形式主义”。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学校:因为让学生打乒乓球,所以常常夸耀自己的学校是乒乓球特色;开设了机器人课程,所以称自己的学校为科技创新特色……更不可理解的是,有的地方为了落实“一校一品”和“一校一特色”口号,让学校耗时耗力“申报特色”、教育主管部门不停地“评估特色”、媒体推波助澜地“宣传特色”。学校“特色”需要申报吗?是教育主管部门评出来的吗?追求特色就不需要规范办学了?特色和规范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从小比较喜欢书法,从上小学开始,就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练字,如今算来,断断续续也坚持了几十年,但我至今也不敢妄谈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色,因为只有真正的书法家才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仍然坚持每天临帖,向古人学习,向规范学习。
有特色的字并不一定都是好字,也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广义上讲,每个人写的字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面目,笔迹学就是研究如何区分每个人的书写特色,进而确定人的不同身份。这样的特色与人的性格有关,就好像人的指纹,有不可复制性。但是,这样的特色却不能被称之为书法特色,因为这样的特色人人皆有,而且有好坏、美丑之分。要真正形成自己的书法特色,必须坚持向古人学习,向优秀碑帖学习,在规范的基础上追求特色。
有一段时间,有人以书法创新为名,认为现代书法要有现代面目,字写得越丑就越有个性。于是,有些所谓的书法家为了追求特色,为了尽快出名,不再向古人学习,也不再临帖了,而是任性挥洒,信笔乱涂,导致书法界丑书恶札横行,不仅败坏了书法创作的良好风气,而且践踏了书法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事实证明,丑书恶札绝不是特色,也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
特色学校建设也是如此,学校初级水平的特色也有好坏之分。事实上,由于校长不同的经历和性格,再加之学校不同的地理位置,每一所学校在常态下,都有不同于其它学校的地方,但是这些不同不一定就是学校特色创建的目标,因为这些不同有的符合教育规律,有的可能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如果一味地为特色而特色,误将错误的东西放大,这无异于书法上的丑书恶札横行,岂不好心做了坏事?
特色学校建设也应该像书法学习一样,走“先规范、后特色”的发展之路。在规范阶段,学校既要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要像临摹字帖一样,学习历史上和现当代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有时候不妨采取拿来主义,经过长期的模仿、研究、消化、吸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再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提出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并长期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由此可见,特色学校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可操之过急,它有一个相当长的向规范学习,并逐步建立规范、形成特色的过程。妄想超越这个过程,今天提出一句口号式办学特色,明天就宣布是特色学校,这样的特色创建,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