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每到暑期,有不少培训机构、企业瞄准学校的暑期“空窗期”,在学校租赁教室、宿舍开展学员暑期培训等活动。近日,有学校学生反映,学校被培训机构学员“占领”,学校秩序混乱,并对学校在暑期出租校舍表示不解。
暑期出租校舍是国内高校的普遍做法,近日,“高校暑期是否应出租校舍”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明晰以下三个问题,对回答公众困惑、规范高校管理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高校是否有权对外出租校舍?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国家层面尚无具体的法律和政策规定,只有少数地方性规范以及学校内部规定。也就是说,高校在这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按理说,高校暑期外租校舍也未尝不可,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学校创收。但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尤为重要,不仅包括学校的自我管理,还包括对外来社会组织以及财务收支的管理。
其次,高校校舍外租,是否对学生权益形成侵害,学校应扮演怎样的管理角色?围绕这个问题,首先应该理清的是,学生是否缴纳了寒暑假的住宿费。按照规定,学生入学时缴纳的住宿费为全年的住宿费用。既然如此,学校在暑期外租校舍的行为和学生的利益是有牵连的。
这就给高校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方面,学校应在学生同意和理解的情况下租赁校舍;另一方面,学校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补偿,尤其是在最近住宿费和学费纷纷上涨的背景下。有专家建议,学校出租体育馆可把钱用在添设体育馆设备上,出租教学楼把钱用于给学生发奖学金,这样学生就不会有意见了。在笔者看来,这是维护学生权益的手段之一。
关注学生的权益,不是仅仅关注其中所牵扯的利益问题,更应考虑到对学生的现实影响。从具体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暑期留校实习或考研,对他们造成最大困扰的是校方管理不力所带来的秩序混乱。因此,学校不仅要扮演“包租婆”的角色,还应尽到管理者的职责。
最后,校舍出租的资金去向为何,是否应将这部分财务透明化?目前看来,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公开这部分资金的用途。加强对这一块资金的管理,将资金的去向和用途透明化,这是学校打消学生疑虑、争取社会理解的最好方式,也是强化财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最佳手段。
近期相关原创评论:
刘义杰:高校被培训机构“占领”是管理少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