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学生“学非所愿”须从源头反思

近日,大学生“学非所愿”问题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北京大学对24所在京高校部分师生发起调查,结果显示, 1/3以上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80%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所填专业不是很了解。

这一现象虽然发生在高校,但与基础教育不无关系。众所周知,基础教育一直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中小学生在国际各类学科大赛中摘金夺银,上海地区更是在PISA检测中两度傲居全球第一。照理说,基础教育扎实的学生应该在高等教育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却为何出现较为严重的“学非所愿”现象?

问题可能就在于,我们很少引导学生面对真实的人生和社会,学会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学校要开展德育活动,家长说别的就不用搞了,提高成绩才是正道;学校要开运动会,家长则表示最好我的孩子不用参加;学校要搞公益劳动,家长说让我们来好了。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均可以由教师、家长和社会代劳;学生的高考志愿,不少也是家长代为填报的。很多学校加班加点,采用高压政策来透支学生的生命。

在学习高压力下,学生能正常的作息、拥有一个完整的周末已经是奢侈,更别提什么选修课教育、闲暇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选择,岂不是扬汤止沸、缘木求鱼?于是,不少大学生就在是否要转专业和怎样转专业之间纠结彷徨。清华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因一直没有进入到心仪专业学习而选择退学复读,武汉一名女生因转专业不成,而将自己的母校告上法庭。人生苦短,青春易逝,有多少复读时光可以重来;天涯有尽,师恩无穷,把母校告上法庭该有多少悲情与无奈。

扭转大学生“学非所愿”现象,还须从源头抓起。中小学教育要淡化应试的价值取向,不是说不要升学率,而是要学会科学地抓升学率。要做到目中有人,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正常作息。在正常作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投入选修课教育、闲暇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在教会孩子做判断题与选择题的同时,也让孩子逐渐面对真实的人生与社会,进行判断与选择;甚至可以像美国某些著名高中那样,搞“大学先修”课程,让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就预先接触心仪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现实,可以像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名校那样,给学生一学年左右的专业试学期,由学生在校学习一至两年之后自主确定专业。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让学生在升学之前学会正确选择专业,发现专业不对口之后及时调整专业,才能激发潜在的活力与创造力,才能使专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终生追随的磁针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源头  源头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