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当谈论分数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近日,一则学生道歉拖后腿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昆明武成小学一名老师,要求期末考试语文低于平均分96分以下的同学站到讲台上,跟老师以及96分以上的同学道歉,说“自己拖后腿了”。

前不久,一名基层教师撰文称,很多中小学教师为了成绩而教孩子作弊。面对这些让人大跌眼镜的教育方式,笔者在反思师德及教育能力的同时更愿意追问:现在孩子的分数在我们眼中究竟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孩子的分数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具体来说有三个问题。

一问老师,分数等于教育吗?没有谁堂而皇之地说教书育人就是抓分数,但在不少老师眼里,分数不只是衡量孩子学习的标准,更是一种教育结果。教出好成绩才是好老师,高升学率才是好学校,其余都要让位于此。由于学生成绩与考核评价、绩效工资、职位晋升等挂钩,教育中弥漫的是分数、升学率,而不是育人。这虽有夸大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现状。

二问家长,分数等于成长吗?与成长相比,成长是第一位的,成绩是第二位的。但实际上,有多少孩子的成绩单承载着家长攀比的资本以及孩子被规划的未来?考得好就捧上天,考得差就一无是处。“你考不到XX名,看我怎么收拾你!”“人家某某又考了XX分,再看你?”去年春节前,柳州一小学生在期末试卷上给阅卷老师留言:“老师,给个80吧!80好过年,求您了。”家长能体味出这背后的无助与忐忑吗?

三问社会,分数等于成功吗?高考进行了这么多年,整个社会对“状元”的追捧热度不减。“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成绩差——考差大学(或考不上大学)——差工作(或失业)——差前途”,这是所谓的“人生轨迹”。现代社会固然是个竞争社会,但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仅靠一沓分数就能换取幸福吗?幸福的人生需要更多的支点,现实生活一再重复演绎着这句话,为什么还是有一些人不肯买账?

人生起步阶段的教育,重在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俞敏洪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培养孩子充满诗意、热爱生命的精神,培养孩子不管遇到什么艰难挫折都对未来有信心的勇气,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到生长在这个社会里是有尊严地活着的,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过度追求成绩一定得不偿失。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到曾风靡朋友圈的一段话:“不管成绩怎样,请搂着孩子稚嫩的肩,对孩子说:宝贝,你辛苦了!祝贺宝贝战胜了复习的艰难。学习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一时跌倒了,没关系,爬起来再跑,来得及!不要让‘分数’抹杀了孩子阳光般的心和笑容!”

与开头一幕相比,这段话充满了教育的温度和理性。两者之间的强烈反差,形象地勾画出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希望梦想早日照进现实,我们可以轻松平静地谈论孩子的分数。

近期相关评论:

刘义杰:让学生上台道歉“拖后腿”的教育太功利

http://pgy.voice.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how/29061

王启蒙:让“低分”学生上台道歉不是挫折教育

http://pgy.voice.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how/29099

王营:请别把教育暴力美化成“挫折教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谈论  谈论词条  分数  分数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