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衡阳船山实验中学一位怀孕不到三个月的初一女班主任被学生家长掌掴两个耳光,事后家长被周围学生拦下,打人理由疑因全班学生轮换位置,她家孩子被轮到后排,她认为班主任针对她家小孩,打人者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10天。(5月1日潇湘晨报)
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职责。事实上,家长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孩子的性格秉性、品质道德、行为习惯等,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长。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因与老师沟通不畅,当着学生的面掌掴老师,这种暴力行为不仅涉嫌违法,给教师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还会激化家校矛盾,给孩子带来不可弥补的心理阴影,造成难以挽回的教育后果。
掌掴老师的家长受到法律严惩,这是其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同时,也是对老师的补偿与安慰,对教师人身权益的保护和对师道尊严的维护。这件事或许从此划上了一个句号,然而,我们的反思却不能仅限于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需要追问:家长为何会对教师实施掌掴行为?仅仅是因为家长素质低下、一时冲动、脾气暴躁吗?这其中是否掺杂着某种社会情绪呢?从家长掌掴老师的个案中,我们更应当清晰地看到当前存在的家校信任危机。
由上述家长的打人理由可见,猜测是因,不信任是根,家长对老师的这种不信任感,才是诱发家校冲突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亦存在着微妙的变化。在以创造经济多少来评价成功与否的错误价值观的支配下,教师工资相对微薄,较之学生家长不再具有优势。而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这就导致家长对教师职业的轻视与蔑视,以至于家长在教师面前,不仅谈不上尊重,反而有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不再平等,彼此也失去了平等对话的可能,于是,家长对教师便多了几分挑剔,少了几分理解;多了几分指责,少了几分尊重;多了几分要求,少了几分配合。家校信任危机由此产生。
近年来,师德几乎成了媒体报道的焦点。教师打学生,卖教辅资料,办补习班等负面新闻屡见报端。诚然,这些事件确实真实地发生,教师群体中也确实存在着极少部分师德恶劣的教师,曝光他们的恶劣行径,对于强化师德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更应当看到,这些教师毕竟是极少数,过度渲染他们的错误行为,无疑会影响整个教师群体的职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社会以及家长对教师群体的不信任。诸如,每到教师节家长就纠结是否要给教师送礼,平时要不要请老师吃饭,等等。一些家长更是把教师对孩子的关照度直接与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这些都是对教师“教育腐败”的前置性假设。
维持良好的家校关系是完善家校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好孩子的关键。重建家校之间的信任,一方面教师要严守师德底线,秉持高尚的职业操守;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当然,让教师能够体面地生活,拥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地位,让教师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