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学校生源萎缩,特别是初中学校生源大幅下跌。笔者身处湖北农村,过去一千多人的乡镇初级中学,现在一般只有五六百人。学生数锐减,学校运转面临一系列困难。如财务用度紧张、人员不够,少不了让学校管理者头痛。学校上上下下,包括教师、校长在内,说起这个问题,往往唉声叹气。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源是资源,生源是活力。生源是否充足,往往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状况。
其实,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生源的问题也是这样。既然生源萎缩已经成为农村学校的现实问题,我们就要乐观面对,充分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
学生多,班额大的时候,一个班七八十人,教室里黑压压一片,教师上课根本不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现在学生少了,一个班二三十人,教师有条件跟每个学生交流,也有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跟踪管理。
差生多一直是困扰农村初中提升教育质量的大问题。现在,学校规模小了,班额小了,学校、班级可以制定更加细致的计划,落实培优转差。
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成绩一直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现在,学校采取“人盯人”的方法,科任教师每人跟踪辅导一到两个学生,基本覆盖成绩后20%的学生。由于抓早抓实,有效降低了差生面,一改“低分段”人数多的状况。
学生少了,学校没有了往日的人声鼎沸、拥挤喧哗,更安静,更符合教育的本质。教育本是灵魂的修习场所。安静的校园环境,有利于精神的发育滋长。这时,校风建设更容易做实做细。当习惯养成、情感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日积月累,必会促进班风、校风的好转。而当优良的校风开始形成,必会熏陶感染更多的同学。
生源缩减,学校的师生比变了。过去达到1:20,现在可能就是1:10左右。教师的工作量减了,要改的作业,要备的课,相应会少一些。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可以读书充电,丰厚自己的文化根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有人说“一桶水”的理论过时了,教师的知识应该像一条河流。教师应该多读书,接触知识的源头活水。
低谷预示下一个高峰。学校积累了经验,打好了的基础,一旦生源回升,学校获得更大发展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