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师没必要对微课心存疑虑,关键看怎么制作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得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仍对微课心存疑虑:微课是教师的串讲,缺少师生现实情境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这种讲解的效果会不会大打折扣?这种忧虑既反映了时下微课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教师的讲解单调而枯燥;也提出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微课教学如何才能收到短小精悍的效果?

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便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微课教学要收到“短小精悍”的效果,必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这就要求学科教师目中有“人”,在微课制作时以学生为重,关注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师生交互体验。

第一,关注学生的情境体验。知识要融入到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微课程制作同样需要创设知识产生发展的“类似情境”,演绎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寓知识于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爱学乐学。

如有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彤”字,在微课里展现出这样的生动情景:一轮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上,万道霞光射向大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彤”字?并进一步归纳出:颜色是红的,有万道霞光。汉字是表意文字,按照造字法,“彤”属于会意字,左边“丹”字表示颜色,右边三撇表示形状。这样的微课程既引导学生领会了字义,更容易帮其记住字形,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第二,关注师生的交互体验。学生的参与,既包括动脑的参与,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还包括动手的参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动手时间,让学生去做。因而,微课教学中,当问则问,当停则停。微课结尾,要留下学习任务进行迁移训练,或者运用“你学会了吗?”“相信你做的更好”等激励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尤其是要结合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如上例中,在学生观看“彤”字微课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由“彤”想到了什么,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自然会收到“一石多鸟”的功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疑虑  疑虑词条  必要  必要词条  关键  关键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制作  制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