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吃亏常在”的家风里有着大智慧

“吃亏常在。”这是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他们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父亲在他们那一辈年龄最小,是爷爷的“老来子”。等到父亲成家后,爷爷奶奶岁数很大了,已没有了劳动能力,特别是奶奶,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照顾爷爷奶奶的重任就落在了父亲母亲身上。那时,全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挣工分。一年下来,连口粮款都不够,生活非常拮据。有人替我父母亲抱打不平,日子过得这么苦,为什么不让老大家(指大伯家)分担一下呢?按家乡风俗,在分家时,老人会特意拿出一部分家产用来养老,谁养老人,这部分财产就归谁。可爷爷当时并没有留出这一部分,父亲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自己觉得没问题,就怕母亲有什么想法,不无解释地试探母亲:“爸妈这一辈子不容易,去别处(指大伯家)肯定看人家脸色、遭罪。在咱们家,虽然日子苦点,但心情好啊!咱们吃点亏就吃点亏吧。”事实上,母亲本没有嫌弃爷爷奶奶的意思,为奶奶喂菜喂饭、端屎端尿整整伺候了三年,直到奶奶去世。父母亲也因此得了一个好名声:“他们是孝子。”

“吃亏常在”,父母亲不仅在善待老人上信奉这个理,在夫妻关系上也同样如此。他们在几十年的生活中,从未吵过架,有不同看法,总是商量着来;遇到一方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先搁置争议,待到心平气和时再晓之以理。母亲常说,两口子过日子,不能针尖对麦芒,一些事让一让,就过去了,一家子和和气气最重要。

父母这种观念还感染了别人。叔伯大哥在我们前院盖了新房,对大嫂说:“这回咱们离老叔家近了,不能再轻易吵架了,免得让老叔老婶笑话。你看,老叔老婶什么时候吵过架呀?”

父母亲在家族里辈分高,是长辈。夫妻吵架、哥儿们之间有了矛盾,邻居之间有了纠纷,常找父亲去调解。父亲回来后,总是在吃饭的时候或是睡觉前,当着全家人的面说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那时我们岁数还小,总是有心无心地听着,父亲说的最多的是:得理饶人,吃亏常在;低头不见抬头见,能让则让,谁都用得着谁。事实证明,这些很有效,基本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爸爸虽能调解纠纷,但自家也难免陷入纠纷之中,确切地说,也有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在我印象中,母亲唯一一次“吵架”是这样的:邻居家的未婚儿媳是母亲娘家村的,不知什么原因,时间不长,女方提出退亲。邻居以为是母亲从中做了手脚,对母亲恶语相向。母亲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说,因为她并没有做什么。谁知后来邻居变本加厉,对着我家大门骂起来。母亲出去和她们说理,围观的人劝母亲别和她们一般见识,这么多年,谁是什么人还不清楚。一年多后,那家人主动和母亲打招呼,我说,人家那么对你,还搭理他们干什么?母亲说,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毕竟是邻居。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

父母亲在遇到什么事的时候,也总有热情人来帮忙。他们先后盖过两次房,在找帮工(只管饭,不给工钱)的时候,人家不会推辞,甚至主动前来帮忙,这与父母亲信奉吃亏常在的为人处世原则分不开。

有时,我也在想,为什么要吃亏?不吃亏不行吗?如果都不想吃亏,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到处是纷争,很多事情根本得不到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需要吃亏,需要忍让。如果说“忍”带有某种被迫和无奈的话,那么,“让”则体现了大度和远见。要给予对方理解的时间和机会,着眼未来。吃亏,表面上看是一时的失去,从长远来看,却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风  家风词条  吃亏  吃亏词条  有着  有着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