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客中国资中筠专栏《我上学时,教育可没有那么势利》一文,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在文章中,资中筠先生通过缅怀当年的教育情景,痛斥了当下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小学到大学,好多学校培养的都是一种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精神,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将升学率和老师的升职以及所有经济利益相联系的做法,导致师生关系扭曲,甚至不乏有老师“与学生为敌”,把成绩不好的孩子看作仇人,完全没有感情……
世易时移,如此对比今昔教育,未免有美化当初和丑化当下之嫌。但是,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忧思焦虑之情,确实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一提到教育问题,很多人就会条件反射般将之归罪于“应试”,似乎什么问题只要往这个框里一放,便能找到答案。其实不然。试想,如果仅仅是应试,那就应该奉分数为圭臬,又何来“趋炎附势、嫌贫爱富”一说呢?以笔者之见,当下教育的根本症结在于办学理念及其后的教育价值观出了问题,而应试之风只是其外在的显性表现而已。
在文中,资中筠先生直言不讳地痛斥某大学“聚天下之英才而摧毁之”。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该大学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而是其“最以出大官自豪,一天到晚讲出了什么大官”,对学生进行这种单一的价值引导无疑令人担忧。
当下的很多学校,的确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无论是校史介绍中对官员校友的津津乐道,还是校庆大典主席台上的嘉宾座次,都可见一斑。校园本应是求学的净土,应有的是同学之情、师生之谊以及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而今竟然被功利扭曲到这般地步,令人情何以堪?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呼吁与探索便是最有力的印证。“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继续努力,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