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待人友善吃亏吗?

笔者到大学去讲座,经常会遇到学生问一个相同的问题:待人友善吃亏吗?比如寝室的同学经常让自己帮着做诸如打开水、买吃的、买药以及送雨伞等类似事情。可是,等到自己需要帮忙的时候,有少数同学却比较自私,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得到的回报与曾经付出的帮助不成正比,这就让一些学生产生了疑惑:待人友善会不会吃亏

与人为善是一个人的高尚品德。无论是《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等经典论述,还是“善始善终”“善有善报”等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俗语,都值得我们去认真体悟。作为教师,应该用传统文化的经典进行引导,要告诉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这么一个词必须去践行:与人为善。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做一个友善的人。关怀需要帮助的人是知识分子起码的道德品质,从关心周围的同学开始到将来关心国家大事及民众疾苦,这是一个践行和感悟的过程。如果总是纠结于处处要回报,那么人生的格局和视野未免显得太低。

近期发生的校园伤害事件也提醒教育界:一味地进行专业知识的灌输是不全面的教育。学好专业知识只是安身立命的工具,学会如何做一个友善的人和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是全面的教育。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的友善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修养。

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们或多或少忽视了对学生如何做人的引导。似乎一个学生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别的什么都会好,真的是这样吗?对分数的过分看重,导致我们忽视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要与人为善。关爱社会,先从关爱周围的人开始。要想服务社会,先从服务周围的人开始。许多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人心正,然后再去学技能才能服务好社会;人心不正,学了技艺反而会害人害己。正应了孔子所讲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学习专业技术只是一门技艺,而有志于大道之行却是更重要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理念,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结合传统文化中对友善的经典解读,我们发现:友善是一种品德,友善是一种价值观,友善是一种修养,友善是一种基本的情操。

正如《周易》所讲:“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结合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和社会的共识,答案已然明了:待人友善吃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待人友善吃亏吗?  友善  友善词条  待人  待人词条  吃亏  吃亏词条  待人友善吃亏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