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对乡村教师培训有很多批评的声音,有人甚至提出要取消它,认为乡村教师培训工作不仅“劳民伤财”,也没有改进教学。那么,有组织的乡村教师培训还要不要搞?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可以从乡村学校和教师个体发展这两个层面来分析。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如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为: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因此,从组织层面来说,我们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要求不是削弱了,而是强化了。
此外,毋庸置疑,教师培训符合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性,教师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伦理、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生命价值。
虽然当前存在没有时间外出进修,内容过于理论化、城市化,与乡村教师需求脱节等问题,但未来的乡村教师培训将实现“从集体培训到个体培训,从集中培训到学校本地化培训”,也就是以乡村中小学为基地开展“乡村化的培训”。具体来说,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是重心下移。乡村化教师培训的项目设置要聚焦乡村学校的问题,进行方式变革。在项目设置上围绕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支持村小和教学点开展学校本地化培训,即通过“送培送教”把有效的培训送到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工作的场景中去。
二是阵地前移。乡村化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要走进乡村教师的课堂,进行教学诊断。培训者和指导者必须学会提供有效的服务:认真聆听、担任引导、平等讨论、激发思考、引领问题解决和行为改进,而不是凌驾于乡村教师之上的“权威”和“训导者”。
三是拓展渠道。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三通两平台”的全力推进,乡村化教师培训的运行设计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模式跟进。依托网络研修平台开展“教师工作坊”和“名师工作室”培训,通过网络“送”优质课程,“送”优质资源,落实示范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