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校“圈养”学生是因噎废食之举

随着人们对中小学生校园生活的日益关注,课间应该如何休息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近日,有人就学生课间休息活动内容提出异议,批评有些学校课间不允许学生到操场上活动,是一种“圈养”行为,而这种圈养行为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是学生患近视、肥胖症等疾病的“罪魁祸首”。这就引发我们的反思:课间休息到底应该引导孩子做些什么样活动。

课间休息,顾名思义,就是两节课之间的间隙时间,是教师交换课堂、学生转换学习内容的自由时间。目前在中小学里,课间休息分为小课间和大课间两种类型。一般小课间为10分钟,大课间为30分钟。就10分钟的小课间而言,孩子一般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在这个时间段内,孩子需要喝水、上厕所,稍作休息后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具,或者进行简单的锻炼,调节大脑疲劳。小课间可以使学生脑细胞的氧气得到补充,也可以有效防止近视和脊椎弯曲。但在小课间里,一般不允许孩子“像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向操场”,实际上时间也来不及。笔者在国外的一些中小学里参观时发现,课间10分钟孩子们虽然匆忙但很守纪律,楼道里也非常安静,没有孩子乱跑、打闹的现象发生。

对于30分钟的大课间而言,教育情景就有所不同了,如果此时还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显然不合时宜。大课间的时间较为充裕,应该积极引导或指导孩子到操场上自由活动,可以进行一些踢毽子、跳绳、扔沙包等体育活动以及田径或球类活动等。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行“阳光体育一小时”,而这一小时不包括正常的体育课,也不包括课间10分钟的休息,但包括“两课、两操、两活动”,也就是说包括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一小时”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北京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学科周学习时间减少的情况下,明确提出增加体育课时,体育课时与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不冲突,要确保孩子每日在校体育运动一小时。

但是规定要严格落实,的确受学校运动条件的限制。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一些老城区学校,由于受校园面积的影响,运动场地极为有限,体育设施更是简陋不堪,不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也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体育运动的需求。再加上一些城市“名校”班级过多、班额过大,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严重不足,造成了学校“圈养”现象的出现。

应该看到,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家校纠纷”不断,这也导致许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严格限制学生的室外活动。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都不应该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圈养”的做法虽然规避了安全风险,但违反了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是因噎废食之举。爱玩、爱活动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保证,教育应当遵循孩子的运动天性。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大课间或每日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因噎废食  因噎废食词条  圈养  圈养词条  学校  学校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  
教育评论评论

 寻找理性而有激情的声音

编者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日前揭晓。中国教育报报刊发的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涛撰写、张树伟编辑的评论文章《把校舍真正建设成...(展开)

教育评论阅读

 在阅读中走向成熟

如何使自己更好成长、更加成熟,这是我从教以来经常追问自己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我深切感悟到,是阅读助我成长,并使我更成熟、更理性。从少年时期的无意识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