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很多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果都值得怀疑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能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至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否因课堂的教学而提高,不好一概而论。但是,很多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我看来很值得怀疑。

具体到《荆轲刺秦王》这一课,一位老师仅分析语法、总结词汇就耗去了三节课,据他说,还要分析课文的叙事特色、人物的形象特点、刺秦的历史评价,估计不再上三节课,就完不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无独有偶,上周五下午,一位老师找到我,说他将开设一门公开课,选择的课文是清人彭端淑的《为学》,向我寻求出彩之道。他说:“学生的基础差,已经和学生分析了四节课,但学生还是不懂。”用这么多的课时讲授一篇不足300字——哪怕是字字珠玑的小品,至于吗?这样的教学节奏,还要课堂出彩,可能吗?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真的不容乐观。很多老师的文言文教学就是文言知识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指,倒置、省略、疑问……一个一个的来,一篇一篇的来,从初一到高三,高度雷同,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味就在这样的机械重复中消失殆尽。难怪文言文成了中学生学语文的“三怕”(另外两怕是“周树人”和“写作文”)之一了。

不仅学生怕,教师也怕。眼前中学教师能过文言阅读关的并不多。每次模拟检测,如果选择的文言文文本没有附录译文,很多教师都会叫苦连天。喜欢阅读的语文教师已经很少了,阅读文言原作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最后的结果就是越难读越怕,越怕越难读。

没有阅读的经历和体验,教师的阅读能力不可能提高,自然也就找不到文言教学的“奥秘”,只能借助教参和练习反复地训练学生,这么做,课堂就成了学生阅读的终点而不是起点。

其实,文言文学习大可不必如此。

已故的语文前辈章孝纯先生,曾经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创作了《乌有先生历险记》,这篇文言文几乎囊括了高中语文文言知识的全部内容,让教师和学生受益不尽。

我读中学的时候,葛文焕先生是我的语文老师。他上课喜欢写繁体字,于是,我就抱着一本新华字典,学习了一学期,攻下了文字关。葛老师很“懒”,从不给我们做什么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这些语法分析,也没有实词、虚词这样的词汇积累,只是细细地讲解经典作品中吸引人的地方,如此,我们的阅读欲望就被不知不觉地激发出来了。一点一点,由浅入深,先短后长,文言文阅读能力就有了提升。

今天的语文课堂太在意“知识”的讲解和积累,强调讲深讲透,而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试想,如果学生不阅读,必然大大削弱了课堂的功能,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没有保证,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提高。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说:“人若想要造船,不是给他的船员造船所用的锤子和钉子,而是应该唤起他们对辽阔大海的渴望。”我们的文言文乃至语文教学,不也是这样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言文  文言文词条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词条  怀疑  怀疑词条  很多  很多词条  值得  值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