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数学“退位”不如教学“变脸”

据媒体报道,山东聊城某小学将作为“标配”的数学课撤出一二年级课程,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此项改革,见仁见智者甚众。其实,课程门类的增减改革并非独此一份,有的学校曾尝试取消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增减式改革付诸实践并引起诸多争论,是不争的事实。

应该说,新闻中的小学基于实际,通过调整学科开设的起始年级,解决已有的矛盾,本身值得称道。但是,教育改革不是自然科学的实验,其对象是儿童,教育的影响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任何改革都需要慎重思考、科学分析。

从现实情况看,课程改革赋予学校更多课程自主权,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但是,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有没有合法性边界,学校可以在课程层面任意而为,还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改革框架,不能突破合法性边界?课改实施以来,几乎各地都明确规定,要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那么人为地减少并行的科目,是否已经违背了国家课程背后的国家意志?这一点值得商榷。

课程设计关联三大要素,分别是知识、社会与儿童,其背后的含义是课程本身非由单一因素决定。课程不但要遵循既有的学科逻辑体系,而且要具备儿童性,并呼应社会需求。反过来,孩子同样要适应课程,课程包含的是经过几代人精选的知识,与孩子的发展有着直接相关性。亚里士多德在《尼格马可伦理学》中区分了人类五种知识,其中数学被其视为“纯粹科学”,其价值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当低年级儿童数学学习遇到困难,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式是撤出数学,还是改变数学原有的呆板面孔,将知识引入情境,将情境关联生活,提升儿童兴趣,增加数学对儿童的“黏性”?其实,儿童的数学学习困难问题,固然有逻辑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数学知识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教师照本宣科,将成人所理解的数学以成人熟悉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于是常常看到低年级课堂里各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要改变这一状况,提升数学教师素养,改进教学实践,才是王道。

对于报道中的学校做法,还有一种观点,就是等孩子大些了,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强了,那么再学习一二年级的数学就轻松了,不用很多课时就能学会。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除了身心成熟因素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助力因素就是教育。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不仅会让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还有助于其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取消数学课之后,在一二年级又有什么课程能承担原来数学课程的功能呢?

再有,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小学课程以综合化为主。但从课改实施14年后的今天来看,很多区域、很多学校依然在背离改革纲要的精神,在小学仍旧是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综合性课程沦为点缀。课程的综合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穿越学科壁垒,联动学科知识,用主题或项目来呈现跨学科的整合;二是几乎每一门学科从本质上讲都是综合性的。如果学校没有关注学科的综合化,仅仅做起始年级的调整,可谓依然没有抓住课改的真谛。

课程改革需要创新,更需要理智的创新和科学的创新。从此方面讲,数学学科的改革用“变脸”代替“退位”更为合理。如前所讲,数学课程可以变革实施,换一种面孔,也可以学科融合,隐在背后,但就此撤出,择日再来,需慎重对待。而且,我们还需要好好反思:数学教学问题真的是开设起始年级不合理所致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数学“退位”不如教学“变脸”  退位  退位词条  变脸  变脸词条  不如  不如词条  数学  数学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