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师读书不要太“专业”

偶尔在微信读到一位时下的学界“大鳄”谈读书的一篇文章,这位先生热心基础教育,而且拥有相当的话语权,他的高论勾起了我对教师读书的一点联想。

当下教师算不算读书人?如果按照以往的界定,把教师等同于字面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那无论高校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都勉强可以称之为“读书人”。但是如果以“读书”的纯粹意义来衡量,现在许多教师不读书,或者只读和自己教学相关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那他们究竟还算不算“读书人”?

还有一种情况更具有代表性,相当一部分教师只读和本专业有关的书籍、文献,为了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甚至焚膏继晷、呕心沥血,或者旁及和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书籍。因为工作关系,我时常听到一些专家的高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视角让我辈仰望,可是专业之外的情怀、趣味、境界却难以令人同样仰望。他们作为读书人毋庸置疑,只是作为教师如此读书,无疑存在致命缺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经师”“人师”的分野。经师授业解惑,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能力素养、研究方法等,专业素养过硬,大体上不会在治学上出现纰漏。像胡适先生曾对陈之藩说的,严格的训练可以保证在研究中少犯错误。认真读专业文献,踏实做研究考证,传授给学生的也是这些内容和方法。

可是我们培养的是人啊,不是知识的容器。我们总在感慨培育出的人才缺少创造力,最可怕的在于缺少人的本性——善良、智慧、悲悯、阳光、理性、勇于担当、富于理想精神,或者像孔夫子所言“不惑、不忧、不惧”。除此之外,最好是多一点趣味、多一点情怀、多一点境界。从哪里来?从读书中来。

钱理群先生在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主办的一次研讨会上指出,读书乃教育根本,希望校长喜欢读书,教师爱读书。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也是三条: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钱先生所言是常识,但是在这个举国不读书的年代,也不幸被歪曲得面目皆非。

其实校长和教师在专业书籍之外,应该多读一点闲书,多读一点无用之书,然后才能培养出一个个有趣、尚美、率真的赤子,如卢梭所言,让学生在成人之前“像儿童的样子”。譬如你是一位研究现代文学的教授,只是研读与你本专业相关的文献。或者再去读读原典,把鲁迅、周作人、沈从文的作品通读几遍,再购买二手国外“时尚”的研究方法作点缀,借助各级平台著书立说,就此大功告成。但是如此读书你能够研究那些文化巨子浩瀚宏富的心性世界吗?

上个世纪20年代,两位著名的文化名人——梁启超和胡适各自开列一份国学书目。平心而论,梁先生所开书目比胡先生的靠谱得多,任公先生说,如果连这个“真正之最低限度”的书也没有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与胡先生私交甚笃的梁先生对胡先生所开书目进行了颇为严厉的批评,虽然如此,胡适之先生在1924年11月出版的《胡适文存》二集里,全文附录了“梁目”和梁的批评。此种风度连同风度背后的境界,需要许多基本书目之外的“闲书”支撑。

时至今日,即使高校文史专业的教师也不一定通览那个“真正之最低限度”书目中的著作,更遑论中小学教师,更不用说读点“无用”之书了。教师读书,可否不如此“专业”——为了教育,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师读书不要太“专业”  不要  不要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专业  专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