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喜欢替孩子做事的家长正在培养“低能儿”

近日,长沙某小学一年级家长爆料,老师布置孩子们做值日,因为年龄小,大多数孩子无法完成,家委会决定由家长共同出钱,请家政公司每周五放学到学校帮忙打扫卫生。

读到这条消息,联想到前两天一位武汉的奶奶替孙子完成洗碗作业的新闻。这位奶奶认为老师布置的洗碗作业是“瞎胡闹”,其实她不知道,她的做法减少了孩子历练的机会,阻断了孙子学会做事、自主成长的过程。这位奶奶的做法,对其孙子的健康成长而言,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最为熟悉的教育常识之一就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要尽量让他自己去做。道理很简单,只有让孩子经历做事的过程,才能不断提高动脑和动手能力。可以说,让孩子自己学会做各种各样有益于成长的事情,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总是以种种理由,代替孩子做本该由他们自己去完成的事情,甚至代替孩子去做需要孩子们合作完成的事情。简单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那些更深层次的实践活动,譬如远足、冒险等,自然更不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家长动辄代替孩子做事,就等于减少了孩子亲身感知、体会和探索世界的机会。甚至可以说,这种做法是在阻断孩子的自然成长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孩子的整体成长进程自然会被延缓,其情商发展机会也自然会被耽误,最终必然导致孩子身体技能的退化,变得懒惰、家庭依赖感加重、丧失自主精神并缺乏探究能力等。如此一来,孩子还怎么能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孩子的成长既要遵循自然之道,也要遵循社会规则。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人类在漫长的生存实践过程中,不仅适应了自然的变化,也创造了人类自己的社会规则和特有的文化。每一个幼童的成长,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简单点说,天冷的时候他要学会生火和加衣,遇到危险时他要学会报警和躲避,成长的旅途需要他及早学会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很多孩子不会动手做事,主要原因来自家长。报道说,班上只有几个麻利的女孩能完成打扫工作,其他孩子只会站着干瞪眼。这不恰恰说明了家庭教育的差异吗?那些代替孩子做事、花钱请家政公司替孩子干活的家长,应该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好好反思: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能麻利地打扫卫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低能儿  低能儿词条  做事  做事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正在  正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