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蒲公英评论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教师不喜欢教书而改行,不妨祝他们走好》。作者认为,“对于这些老师(改行者)来说,不妨祝贺他们走好”,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趁机反思教师的录取与管理方式,淘汰掉不合格者,让喜欢教育的人进入这个队伍。”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实难苟同。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面对教师扎堆改行,心平气和地“祝他们走好”,确实够旷达,够洒脱。但这纯粹是一种姿态,而姿态最大的软肋就是书斋气息、理想主义。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十分残酷,若想以喜欢和热爱来留住教师,那教师队伍必将后继无人。
如今,高中毕业生没有几个真心把从事教育事业作为人生理想。12年的求学生涯,让他们见识过老师的起早贪黑,见识过老师的清贫寒酸,见识过“尊师重道”的无力,“教育”可能是他们填报志愿时的无奈选择。虽然,目前的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类专业还没有完全沦为空壳,然而,在籍学生中又有多少不是当初因为担心自己的竞争力而填报的志愿?免费师范生的招生举措又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既有现实的利益——免费,又有未来的保障——包安排工作。笔者在一所省示范性高中任教,截至今年已参与管理过一届高中年级,主持过三届高中年级的工作。12年的时间,三届学生,每届毕业生都超过千人,但是每届以“教育”为自己理想的毕业生均不超过两人。
而积极报考教师的大学毕业生几乎都抱着以教师为跳板的心理。政府已有十多年不安排普通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工作了,现在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十分严重。近几年各地招考教师时,职位需求量大,且极少萝卜坑招考,相对公平公正。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一窝蜂参加教师招考并不是当今大学毕业生喜欢或热爱教育事业的表现,大家都在退而求其次。笔者所在的县级市每年都要招考一百余名教师,参考者有不少是我的学生。据他们反映,在参考者中,“先弄个饭碗再说,以后有机会就改行,没机会也可糊口”的心理十分普遍。若按《教师不喜欢教书而改行,不妨祝他们走好》一文的观点,去对待教师的扎堆改行,待我们这些老骨头退休,还有几人愿意从教?我们的子孙后代,又去哪儿求学?
别急着祝福不喜欢教育而改行的人“走好”,想办法留住这些“不喜欢”但也并不讨厌教育的教师,并且努力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比任何形式的洒脱或狂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