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自主招生”应守住规则底线

2月28日,人大、北师大、北工大发布了2015年自主招生简章,因人大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查,人大“自招”暂别一年后重启,因而备受关注。记者对比前年简章发现,今年人大自主招生专业及人数、报名材料、考核形式,均披露其细目,招生信息更加公开,还首次引入第三方社会监督机制。(3月1日《北京青年报》)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启动以来,始终伴随着各种质疑的声音。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调查,随着媒体的各种报道将蔡荣生涉嫌的违法违纪行为指向“自主招生环节”,质疑声就变得更加尖锐,从而导致人大自主招生“闭门思过”一年。此次人大重启自主招生的大门,其有何“新动作”,自然备受舆论关注。

长期以来,名牌大学间的自主招生之争,向来是不见战火硝烟,却可以闻到强烈的“火药味”。特别是,傲视群雄的清华、北大,更是展开了“降分拉锯战”,门槛一降再降。据媒体报道,2012年北大规定,被推荐的学生只要通过面试,高考时只需通过一本线就能被录取。同年,全国有14个考生得到了清华全科降60分或特定专业降60分的优惠。而北大的降分幅度接近100分。人们不禁要问:如此60分、100分的降下去,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究竟有没有底线?

事实上,被谓之“高考重大改革”的自主招生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饱受社会诟病。人们最大的质疑集中在一点,即挑战了宪法底线,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当然,这里所指的法律,是与教育有关的法规,包括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与制度。既然自主招生这项改革制度在质疑中前行,监督者及具体实施者当如覆薄冰,在操作上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育公平。

然而,恰恰相反,一些名牌大学在取得自主招生权之后,便将权力恣意发挥,让“自主”一再突破底线。无限制地降分,就是一个例证。殊不知,一旦降分突破了底线,高考便在自主招生面前沦为鸡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要重点中学校长倾力推荐,只要通过名牌大学语焉不详的面试,只要走一下高考过场,便可以将这所名牌大学搞掂。这对于绝大多数参加高考、以分数论成败的考生来说,凸显出了更大的不公。

再者,名牌大学无底线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自主招生的“含金量”,这势必会助推学生及其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向享有“推荐权”的重点中学进军,从而也将择校大战推向白热化,让公平步步节退失守,城乡教育差别进一步拉大。可见,名牌大学自主招生,首先要守住规则底线。必须制定统一的高考分数的底线,先守住了分数底线,才有希望守住公平的底线,才不会突破腐败红线。当然,引入第三方社会监督机制,有助于守住自主招生的规则底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自主招生”应守住规则底线  底线  底线词条  自主  自主词条  规则  规则词条  招生  招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