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校更名的冲动从何而来

近日,两件与高校“更名”有关的事引发人们的关注。一是教育部开始对2015年的32所新设高校、更名高校进行公示,二是一则《教育部2015年高校更名通知》的消息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的疯传。

高校更名的情况看,主要是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这说明,我国高校还是十分看重有无大学的“名分”的。在一些高校领导看来,更名有现实的“红利”,大学还是高于学院一等,否则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意愿要从学院更名为大学了。“更名红利”如果存在,那么,高校就不会放弃更名的办学捷径。

如此更名,其实并无多大必要,难道把学院更名为大学,大学的办学空间就更大?在国外,有的高校校名一直不变,还是创立时的学院、技工学校一类的名称,可照样办成世界一流大学,比如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

我国的高校更名,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由学校更名为学院,基本上是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学校;二是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学院,也觉得学院名字不“高大上”,希望更名为大学;三是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独立成为民办学校更名;四是学校想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有一个时髦的校名,去掉校名中机械、化工、农林等字眼,最好替换为文理、科技、经管等时髦词。

这四类更名中,第三类是正常的,其他三类,如果确属于学校办学定位、层次调整,需要更名,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教授委员会讨论决策,也无可厚非,可如果学校仅仅为了让学校名字更好听“上档次”,改名却名不副实,就很不应该。

这些道理早在10年前我国出现高校“更名潮”时就曾讲过,希望高校安于自身的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能追名逐利,可还是有不少办学者把更名作为任期追求。这和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关。

一方面,我国当前对高校的评价,还主要是行政评价,而行政评价,存在把大学、学院、学校分为不同层次、等级的问题,通常,如果学院更名为大学,可以获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投入,而且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师资聘用中,也有更大空间。这引导学校追逐“高大全”。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舆论,对于学校、学院和大学,也存在“以名识校“的问题,一所高校,从学院更名大学,办学质量并没有变,可当年的招生就可能提高录取分数好几十分。这样的“好处”当然被办学者看在眼里。

在追逐更名中,不少高校为达到更名的条件,增设学科、专业,可是这些学科、专业是否符合本校的定位,能否办出高质量,办学者却关注不多。有的甚至就由校领导拍板,哪怕教授和学生大都反对,也无济于事。于是,学校的规模变大,体量变大,名也顺利更改了,原来的办学特色却丢失了。这些更名为大学的学校和其他大学有何差别呢?在更名为大学后,有的学校原来的品牌甚至被破坏。更名可能带来好处,可如果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品质没提升,“更名红利”吃完后,学校该怎么办?难道继续更名?我国还真有高校五年内连更三次名,连校友都不知道自己的母校究竟是什么名字了。

高校办学不应该在名字上大做文章,而应该注重内涵发展,但这需要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消除对高等学校的等级化、身份化管理,对高校办学进行专业评价,形成各类型、各层次高校都能办出一流水平的办学环境,另外,受教育者和社会,在评价高校时,也不能只看其名,而要分析其办学质量、特色。如此,学校才能安于定位,不乱改名。

(转自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校更名的冲动从何而来  更名  更名词条  冲动  冲动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