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县教育信息网公布全县参加国培项目的情况,其中某科“登录没有学习”的在职教师竟达52人。国家出钱培训,教师竟然无动于衷,这让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颇感忧虑。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教了一辈子语文,一辈子爱教语文;我上了一辈子课,上了一辈子遗憾的课。”这种面对课堂的谦恭、敬畏之心令人肃然起敬。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谁能做得十全十美,因此,必须小心谨慎,心怀敬畏,才有可能少犯错误,为学生指明方向。国家提倡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说明只有依托“专业”才能将愿景变为现实。试想,一个在专业上自己都稀里糊涂的人,如何把学生教明白——没有把握学科之道,就谈不上传道;没有把握专业精髓,就谈不上授业,更谈不上解惑。自己稀里糊涂乐呵呵地过一辈子也就算了,学生稀里糊涂麻烦就大了,所以“名师出高徒”,而庸师不仅出不了高徒,其“付出”甚至有可能就变成“负能量”,贻误他人。
卢梭有一句名言:“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真理更远。”以绘画教学为例,不少幼儿园和低年级教师把简笔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画得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固化了孩子的思维,阻碍了孩子的观察和想象,丢失了孩子绘画的童趣,结果是误人子弟;这样的老师越认真越害人。
还有一些社会上的作文辅导班,把孩子关在教室里教作文,没有对于生活的仔细观察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只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胡编乱造了。假如让学生写“苹果”,我们让学生先用手摸一摸,再切开来看一看、闻一闻,最后亲口尝一尝,学生能写不好苹果吗?全国劳动模范、小学教师王国兴先生曾让学生早读前说一说路上的所见所闻,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他的专著《小学作文教学》一书中就记录了很多有关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研究。现在不少学生作文套话、空话、假话连篇,就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真情实感所致,当归咎于教师教学引导上的失误。
记得我初三的数学老师每节课只上30多分钟,简明扼要,却能使人茅塞顿开,留下的时间让学生温习课本或作业。我的数学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即得益于他,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学得竟然很轻松;而此前老师上课看起来比他认真,但讲课常常不得要领,让人听着云里来雾里去的不明所以。有比较就有了鉴别,可见专业化与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一个好老师必须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没有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研究,没有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研究,没有对于所授课程和学生的研究,没有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就谈不上专业化,没有专业化就容易出偏差,就容易误导。特级教师吕国一在《教育是一项愉快而又危险的事业》写道:“正因为教育有其‘危险性’,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慎重,要有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因为一句表达不慎的话或者一件处理不当的事就有可能改变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师和家长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本着对未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专业化,授业就没有了基础,没有了可信度,更没有了底气。无授业何为人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身不求上进,要学生去上进,不是空话、假话?因此,教师当如于漪老师对职业心存敬畏,不断学习、改造、提高自己,因专业、敬业、爱业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育德育才的授业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