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是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全面育人目标的一贯要求。是否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展教学活动,是评价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
前不久,《半月谈》发表的《乡村美育:空有教室无教师》一文披露,“近年来,与硬件提升相比,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问题愈发突出,特别是音乐、美术教育几近处于‘空白’状态”。
就现实来看,有些乡村学校因为师资匮乏没开好美育课,也有不少具备开课条件的学校在体美劳课程中搞变通、打折扣,出现了“有课表、无课堂”现象:有的打造“阴阳课表”,应付检查;有的让本就不多的体美劳教师转任统考科,美其名曰“人人抓质量”;有的半期刚过,就把体美劳课时瓜分给统考科目……
体美劳开课乱象背后是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和教育质量观。多年来,受“五唯”不良评价标准的影响,一些“唯分数”的学校获得了不少荣誉、办学资源,管理者得了好处,教师受到了尊重;一些围绕统考科目平均分课的学校虽活力不足,质量平平,但管理者轻松,教师一团和气。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资源不足、迎难而上、按章办学的学校,由于短时间内看不到成绩,管理者灰头土脸,教师一片茫然。
违背育人规律的课程管理,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关政策及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期盼相背离,培养不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质量人才;顺应社会发展,主动融入教育改革,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当前学校管理的最佳选择。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起步之年。教育治理备受关注。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学校和教师评价标准,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出明确要求,是解决“有课表无课堂”顽瘴痼疾的思想钥匙、行动锐器。
学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育人意识、学科平等的课程意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管理意识。工作分配方面,要拒绝“平均主义”,做到教师专职专任、人尽其才,学科专课专上、有名有实;过程管理方面,要注重细节,严格治理应付敷衍的上课行为、随意让课占课的挪课行为;业绩考核方面,要摒除“唯分数论”,完善质量评价方案,科学评价各学科教师的工作业绩。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标准,改进学校评价办法,转变工作作风,用好学校带头人。检查经常“下深水”,考评敢于“动真格”,用人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原则:屡治不改的,该处理绝不手软;锐意改革、按章办学的,即使办学业绩暂时低迷,也要旗帜鲜明地提供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顾虑,激发他们的活力,进而带领学校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办学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