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某视频平台看到一所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的招生广告,评论满是质疑。据笔者所知,这所学校的招生宣传并没有夸大其词。这种情况并非个案,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不可否认,无论是在招生方面,还是在学校管理方面,职业院校都存在很多问题:职业院校招收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且是考生的垫底选择,久而久之,社会便产生了“读中职低人一等”的认知;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优秀教师数量不足,学生管理不够严格,“出口”单一,致使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读职业院校就是“混日子”。
要改变家长的观念,中职院校要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提高学生就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逐步提升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可度。
首先,培养目标要精准。以往,中职教育存在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同时注重择业能力、竞争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素质的培养。
其次,办学思路要清晰。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决定了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实践证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中职学校和毕业生才能如鱼得水。
第三,教育空间需扩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必然会发生变化:民众呼唤更有特色与吸引力的职业教育,同时要求职业教育的“出口”不断后移。中职学校招生困难,从某种程度说明其没有满足家长的“刚性”需要。中职教育要更多地承担为高职教育输送基础性人才的任务,须全面打开从中职到高职到技术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通道,为中职教育的“泛专业化”提供适度空间。
最后,加强中职学校师资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优秀教师,推动中职教育发展。
中职教育要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精准定位培养目标,调整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质量、效益、特色赢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