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文发布,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迅即席卷全国。短短百天,“双减”力度之大,行动之迅猛,几乎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巨大的震动。(11月1日 中国教育报)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减轻“两个负担”,办更优质更公平的义务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使命。
“双减”大战早有准备。今年年初,“五项管理”被纳入年度教育督导“一号工程”。今年6月,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双减”意见的发布,则吹响了“双减”大战的冲锋号。
校外,“双减”工作台账监测指标体系、培训机构监管平台相继搭建,《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落地推广,“线上校外教育培训巡查”专项活动持续开展,多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密集暗访,一些违规培训机构陆续被点名通报、顶格罚款乃至停业整顿。与此同时,一些参与违规补课的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勾连的学校被处理通报,“营转非”“学转非”全面铺开。校外培训治理行动雷霆万钧、落地有声。
校内,课后服务全面推开,暑期托管应呼设立。“一校一案”“5+2”“1+N”,与当地的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引入社会力量和志愿者,落实作业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困扰民众的接送、看护难题正在被攻克。
围绕教育部“作业令”总纲,统筹作业管理,减量増质的作业革命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全国基础教育管理平台、“双减”工作督导机制陆续开始运转,家长、学生成为作业管理的有力监督者、评价者、推动者。
同时,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不断被激发。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完善参与教师和人员补助政策,保障交流轮岗教师的生活条件……一项项暖心激励政策,让很多教师主动奔赴教育服务第一线,在忙碌中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尊师重教的氛围也愈加浓厚。
校外环境初步改善,校内提质不断加速,“双减”政策初见成效。但也要看到,教育评价改革还未真正落实,“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的育人观念还未深入人心,育人焦虑、作业增负、违规补课还可能不时反弹,落实“双减”,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重塑新时代义务教育新格局的脚步不能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