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笔者所带毕业班级再次开启线上教学模式。对于冲刺高考的毕业生而言,接二连三地居家学习,心理、身体都经历着不同于以往的压力。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笔者开展了一次“线上家访”活动。
一般来讲,家访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教师入户进行指导,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与家长共同规划教育方式,帮助家长发展健康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引导学生在日常琐事中获得学习机会。结合这次“线上家访”经历,笔者认为,在后疫情时代,“线上家访”尤为重要,也大有可为。要真正实现家访的效能,教师要把握“三要三不”。
一要耐心倾听、正确引导,不能强力输出、大水漫灌。“线上家访”主要是以语言沟通的形式进行,面对不同的个体,教师要避免单向度的语言输出,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家访过程中,笔者坚持“学生阶段总结,家长客观说明”的原则,先让学生说明自己目前存在的瓶颈与困惑,再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减少了上学路上的时间损耗,时间利用率更高;有的学生则认为线上学习缺乏老师监管,时间有点虚度。这是学生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存在差异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法,如让家长协助保管电子产品、制定自我管理计划等。
二要张弛有度、松紧结合,不能严肃说教、宣泄焦虑。开启线上学习,高三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都很大。在“线上家访”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找寻紧张备考与焦虑疏解之间的边界感。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严肃批评,尤其是在教师、家长、学生处于同一个沟通空间时,照顾学生的情绪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不能“将就”学生,放任学生囿于困境而停滞不前,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现状提出改进意见,依据“小步子原则”订立奋斗目标。令笔者意外的是,学生对“线上家访”的接受度很高,在高强度的备考压力下,诉说个人的困境与疑惑,在老师的帮助下订立奋斗目标,成了不少“学困生”的转折点——“线上家访”后,作业提交更及时了,课后主动提问的次数更多了,不少学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三要锲而不舍、诚心诚意,不能浅尝辄止、流于形式。“线上家访”不是例行公事,拨通视频电话进行程序性问答。在传统认知里,家访一般是学生出现学习或心理问题后,教师采取的一种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但笔者发现,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家访”精准化、全面化关注每个孩子的现状。在“线上家访”中,笔者一般提前告知学生及家长家访的时间,但一些孩子喜欢独自面对,不愿意和家长一起同老师沟通。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会采用与学生单独沟通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似乎更能打开“话匣子”,说出“小困扰”。此外,在“线上家访”中,笔者还了解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信息,比如,有的学生觉得居家学习没有氛围,会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组成学习共同体在自习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