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全面取消传统书面作业,建议学生通过校外实践、阅读、坚持锻炼等方式度过寒假。1月23日,当地教育局回应称,学校这一做法与教育局的倡议相契合,相关倡议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1月24日 福州日报)
没有书面作业的寒假,是家长、学生想都不敢想的事。长期以来,海量书面作业以及补课、校外培训班塞满整个假期,寒暑假沦为中小学生的“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希望让孩子们从书面作业中解放出来,真正享受寒假,获得更好的成长”,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全面取消寒假书面作业、设置“寒假生活指南”,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恰切阐释。寻觅教书育人的密码,需要读懂全面取消寒假书面作业的“底气”。
“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从“两个大计”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接受更全面、更健康的教育,减轻家长的压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中小学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学校课后服务。全面取消寒假书面作业符合“双减”精神,这也正是学校敢于向书面寒假作业“亮剑”的背景支撑。
教学质量。一定意义上说,学科书面作业与教学质量成反比例关系。课后作业、周末作业、寒暑假作业海量,看似“认真”的背后,隐藏着效率低下的学科教学,折射出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不自信。反过来看,敢于拿书面寒假作业开刀,把整个寒假交给“寒假作业指南”,显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自信。基于这种自信,师生、家长才能接受这样的寒假安排。
设计科学。取消寒假书面作业,并非学生寒假成长“大撒把”。相反,“寒假生活指南”为没有书面作业的寒假生活作了科学设计,不乏“软中带硬”的要求。假期中,孩子们不会成为“低头族”“电视控”,而是和家长一起劳动、运动、阅读、旅行,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和总结能力,亲子关系也会由此变得更加亲密融洽。同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开学当天分享自己的寒假见闻,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互鉴,激发学生按照指南快乐度过寒假的积极性。
家校互信。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教师教育观、学生观及家庭育儿观、成才观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家校关注的重点开始从冰冷的分数转移到有血有肉的人。家校关系回暖,家校互信关系重新建立,没有书面寒假作业才可能发生。若没有互信的家校关系支撑,学校不布置寒假作业,可能会诱发家长群体性投诉事件。家长平静接受没有书面作业的寒假,来自家长日渐提升的教育认知,更来自高度互信的家校关系。
取消书面寒假作业,是从关注“分”到关注“人”的有益尝试。推而广之,试着把周末、暑假等假期都还给孩子,让孩子们自由奔跑、快乐驰骋、幸福成长,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